班主任关于“问题学生”转化问题经验沟通 各位优秀的班主任: 大家好!今日坐在这里,跟大家一起沟通班主任工作中关于“问题学生”的转化问题,希望不到之处,大家能提出宝贵的意见。 其实,班主任工作是琐碎而复杂的,而班主任工作艺术却是丰富多彩的。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已有十几年,对班主任工作艺术仍在在不断地探究之中。 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何为“问题学生”到底是哪些原因造就了这些问题学生呢 所谓问题学生就是指那些在思想和行为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常常表现为厌学、逃学、违反校纪班规、迷恋电子游戏、打架斗殴等品德问题,或者是学习焦虑、交往困难、情绪困扰、性格缺陷、意志薄弱、耐挫能力差、早恋等心理和行为问题。在中学阶段尤为突出,要引起我们中学班主任的重视。 我认为问题学生的产生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生理个性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家庭因素 我们知道,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对于学生性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问题家庭是问题学生产生的重要根源。凡是健康成长的学生都有一个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相反,问题家庭则是问题学生的诱因之一。部分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与其家庭氛围紧张密不可分,极易产生偏激、玩世不恭、性格扭曲等不良心理。 (二)学校因素 考试制度导致部分学生求知欲减弱、学习热情降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由于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等学习困难而导致不良行为的。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很难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在班集体中,得不到温温和关爱,容易被老师、同学嫌弃,卑视,逐渐形成旷课、逃学等不良行为,进而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育,导致学生与老师的对立。 (三)社会因素 社会上有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包括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内容不健康的电影、电视、录像、图片、图书等,以及流散在社会上的同龄人,营业性的游戏机室,网吧的诱惑等,所有这一切,对身心发育不成熟、缺乏鉴别能力的学生来讲,无疑会产生不良误导。 (四)学生自身因素 青春期的年龄是最危险的,这些学生有着太多的精力和活力,但心理上又不成热,由于在学校里时时感到压抑,于是他们就到校外去寻找包容、吸纳,同情,这就必定导致学校对这些学生的失控,使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更加冷漠,而学校和老师也对这些学生进一步失去了信任和信心,要么放任不管,要么责备这些问题学生。 二、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