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医字(2014) 号 医疗风险防范管理方案 为了及时有效地识别、分析、评估、处理和监控医疗风险,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保障医疗安全。依据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制订本办法。 一、医疗风险识别与监测范围 (一)临床 ⒈推诿、延误救治; ⒉未按规定知情告知,谈话签字不规范; ⒊重点病人管理不到位; ⒋入院一周内仍诊断不清,病情疑难由外院转入的病人; ⒌院内急会诊未按时到达; ⒍超权限、开展诊疗或擅自改变集体讨论诊疗方案; ⒎各种医疗意外; ⒏非计划再次手术; ⒐重大、疑难、复杂、危重等手术未经术前讨论和审批; ⒑病人身份识别错误或手术部门、方式错误; ⒒麻醉、护理、手术和各种有创 诊疗的严 重并 发 症 ; ⒓ 使 用 药 品 、剂 量 、剂 型 、浓 度 错误; ⒔ 急救药 品 、设 备 不能及时到位或失 效; ⒕ 无 执 业 资 格 独 立 从 事 一切 诊疗活 动 。 (二 )医院感 染 ⒈重大、特 殊 的医院感 染 (传 染 病院内扩 散 ); ⒉多 重或广 泛 耐 药 菌 株 感 染 ; ⒊消毒、隔离、预防违规。 (三)医技部门 ⒈“危急值(像)范围”检查结果; ⒉医学标本错误、缺失,不能正常检测; ⒊医用试剂或材料不合格,保管不当。 (四)药剂 ⒈处方、医嘱(剂量、剂型、浓度、用法、禁忌症等)错误,调剂差错; ⒉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⒊药物存放不当,效期已过。 (五)仪器、设备、器械 ⒈医疗仪器、设备运转异常; ⒉医用器械使用不正确; ⒊医用耗材、内置物不合格。 (六)医患矛盾 ⒈医疗损害争议; ⒉医疗质量投诉、医疗纠纷; ⒊患者满意率明显下降; ⒋患者占床不出院,高额医疗费拖欠。 (七)后期保障 ⒈供电、供气、供水故障; ⒉防滑跌未禁示或未采取措施; ⒊应急逃生通道不畅或设施失效; ⒋其它不良事件。 二、医疗风险报 告 与 分 析 评 估 (一 )风险报 告 医疗风险信 息 来 源 于 医务 人 员 在 诊 疗过程 中 自 我 查找 、同 事提 醒 、科 室 自 查和 医院各 职 能部门对 医疗风险因 素 监 查,院领 导 查房 等方面 。各 科 室 、各 岗 位 对发 现 存在 的医疗风险情 况 ,应通过局 域 网 “医疗不良事件报 告 ”系 统 或电话 ,即时 报 告 相 关 职 能部门或/和 分 管领 导 ,夜 间 、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