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Wadtii刘希彦|大疫当前,《伤寒论》的核心方法尽在此篇雷涛医师 2020-02-0323:40:27原创刘希彦文:刘希彦在《伤寒杂病论》的原文中,张仲景极少讲临证的心法,零散的涉及过一些,并不系统。方法后面的原理也极少言明。此书就像是一本只有招数没有心法的武林秘籍,历来但凭习学者各自参悟。加上经历代传抄又是一本残缺和顺序错乱的书,且有后人加上去的很多文字,这就让习学者更加困难。破解《伤寒论》的临证原则和具体而微的组方心法,历来是经方界的难题。若不能破解仲景的临证心法和组方原理,终不得源头活水,自然很难如仲景般组方千变万化,灵活的应之于万病。本人不敢说完全还原仲景之法,毕竟有一部分问题书中并未言明。但也绝不敢背离原文的语境,亦不敢涉及原文不涉及的理论,总之不自欺不造作。经典虽难读难解,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总有线索。只要对经典有基本的诚意,不妄生枝节,不妄立名相,便能以诚通微。医学离不开实证,这套理论本人多年实证下来疗效更高,且便于学习和操作,方敢抛砖引玉。关于《伤寒论》的临证心法,简而言之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阴阳病位淤堵【一】阴阳先说阴阳问题。《伤寒论》里对于阴阳的判断,落实到临证是指人体能量的多少,也可以通俗的说是气血的多少。《伤寒论》临证的第一原则就是阴阳原则,正确判断人体的能量(气血)水平,关系到组方用药的大方向。阴阳既然是由能量的多少来判断,就好比油箱里的油,油充足自然是阳,油少自然是阴。人体的油箱怎么看?最直观的就是脉象,也就是用血管里血液的充实度来判断阴阳是最准确的。既然判断阴阳最直观的是看血管里面血液的充实度,那这个充实度怎么衡量?诸如细(形状细)、弱(弱小或无力,不任按)、虚、空、芤(此三者皆可理解为按之空虚,而程度不同)之类血管里血少的脉是阴证的脉;反之,实(按之比正常态更充实,沉取不虚)、盛(来势盛大)、滑(来去如走珠、流利且如珠子般有圆鼓态)之类的脉则是阳证的脉。需要注意的是,脉象沉(位置偏沉)、迟(跳动慢或不流利)、缓(过于缓和),一般来讲指的是脉的状态,并不是反应血液充实度的准确数据,所以哪怕出现这些脉象,只要血管里的血是充实的,也不可断为阴证;反之,哪怕脉象躁(躁动不安)、数(速度快)、疾(急而偏有力),只要血管里血少,要么是阴证,最多也就是阴虚阳亢,不可断为纯阳证。所以血管里血的多少是判断阴阳的直观标准。我们在取脉的时候可以把脉当成一根水管来看,水管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