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1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学情介绍本次所上班级为八(3)班,该班级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连最基础的知识都不清楚,有的甚至是一张白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非常的被动,要老师不断的去催促。课堂氛围不活泼,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多,也有一部分学生理解能力强,学习主观能动性高,是班上的积极份子,能够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二:教学设想 通过对“九一八”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同时联系近代以来日本参加对华所有的战争,如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说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蓄谋已久的。通过对“西安事变”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西安事变的背景是怎样的,就是日本加紧 了 对中国的侵略,中国面 临 生死 存亡的时刻 。张学良 ,杨 虎 城 为全 民 族 的利 益 ,对蒋 介石 实行 “兵 谏 ”,充 分体 现 了 他 们 的爱 国主义 精 神 。“国之 兴亡,匹 夫 有责 ”这 是一种 爱国主义 精 神 ,作 为一个 中学生,目 前 还 不能为国家 做 点 事情,但 是任 何时候 ,我 们 都要有爱 国主义 精 神 ,这 是中华民 族 的传 统 美 德 。三 :情景描 述 通过对“九一八”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同时联系近代以来日本参加对华所有的战争,如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说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蓄谋已久的。通过对“西安事变”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西安事变的背景是怎样的,就是日本加紧 了 对中国的侵略,中国面 临 生死 存亡的时刻 。张学良 ,杨 虎 城 为全 民 族 的利 益 ,对蒋 介石 实行 “兵 谏 ”,充 分体 现 了 他 们 的爱 国主义 精 神 。“国之 兴亡,匹 夫 有责 ”这 是一种 爱国主义 精 神 ,作 为一个 中学生,目 前 还 不能为国家 做 点 事情,但 是任 何时候,我们都要有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课我在导入的过程中,播放了《松花江上》这首歌曲,随着悲惨的音乐声,和着一张张悲惨的图片,渐渐把大家带入了那个时代的场景:东三省的人民在凛冽的寒风中,在泞泥不堪的道路上,艰难的前行。歌曲放完,我问学生:他们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家乡?很多学生都义愤填膺地说:老师,因为他们的家乡被日本鬼子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