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国2011 年1 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4小题,每小题1分,共 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能够作为环境法律保护对象的是( D ) A.太阳 B.阳光 C.生物圈 D.自然环境 2.所谓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里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它由( C ) A.生物环境和空间环境共同组成 B.生物群体按照自然规律组成 C.生物群体和一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 D.生物群体和非生物群体组成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内容是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利用与( B ) A.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B.保护自然资源 C.保护生态环境 D.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最早使用“公害”一词的是日本在 1896 年颁布的( D ) A.《河流与港口法》 B.《矿业法》 C.《制碱业管理法》 D.《河川法》 5.1987 年,由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对“可持续发展”的解释是( B ) A.一定要努力满足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 B.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C.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 D.应当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的可持续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6.环境管理是国家采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各种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和监督,目的在于( ) A.保护自然资源C B.防治环境污染 C.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D.体现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 7.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不少国家总结了治理阶段“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以后,改变了单纯治理的被动政策,采取了( A ) A.“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 B.“边污染,边治理”措施 C.“限制污染,及时治理”措施 D.“浓度控制,净化处理”措施 8.我国的城市规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个是总体规划,一个是( D ) A.村镇规划 B.土地利用规划 C.综合利用规划 D.详细规划 9.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分为两大类,即( C ) A.单项和综合环境影响评价 B.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