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湘潭市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过去五年,市人民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由2016年的1762.02亿元增加到2580亿元(2021年数据均为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7.1%。人均GDP从6.43万元增加到9.46万元,稳居全省第二。三次产业结构比由6.9:54.6:38.5调整为6.8:51:4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3%、7.2%、8.6%、10.4%。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等国家级荣誉。第四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市。韶山市、湘潭县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湘潭县、岳塘区跻身全国百强县(区),湘乡市进入全省十强,岳塘区、雨湖区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县(区)。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坚持产业立市、工业强市,实施重点产业项目1269个,蓝思科技、屹丰、舍弗勒、宝德计算机等建成投产。新增规模工业企业739家。创新实施“四长联动”机制,13条优势产业链稳步做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从235亿元增长到35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从210亿元增长到350亿元,新材料产业产值从420亿元增长到720亿元,食品医药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获评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优秀城市。军工城建设纳入国防科技工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计划。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粮食生产稳定,建设高标准农田58.5万亩。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生产。沙子岭猪、湘莲进入国家农业优势产业集群,新获批九华红菜薹、壶天石羊等4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东郊、花石、姜畲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青山桥皮鞋小镇创建为省级特色产业小镇韶山市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岳塘经开区获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昭山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创新开放有力有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1.79%提升到2.8%,高新技术企业由147家增加到64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省第三。建设了国家(湖南)应用数学中心等重点创新平台。打造“智造莲城”创新成果项目路演品牌。湘潭高新区获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雨湖工业集中区升格为省级高新区电磁技术、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等研发成果全球领先,“海牛”深海探采设备、超高强钢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湘潭籍航天员汤洪波出征太空,月壤异地灾备点落户韶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取得积极进展。8家市属国企完成整合重组,驻潭国企“三供一业”分离成为全省样本。组织开展了“港洽周”“沪洽周”“潭商大会”等招商引资活动,引进华为、京东、三一重工等“三类500强”项目146个,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80个。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4%。连续六年获评全国外贸百强城市。获批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湘潭综合保税区开放平台功能大幅提升。各县市均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三大攻坚战果丰硕。打赢脱贫攻坚战,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一亩田”脱贫模式编入全国优秀产业扶贫案例。对口帮扶永顺县、高昌区成效显著。坚持不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国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与2016年末相比,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3.9个百分点,PM2.5浓度下降13.3%,万元GDP能耗下降18.5%。地表水、饮用水水质总体优良,湘江干流水质稳定提升到Ⅱ类,水府庙生态综合治理经验全国推介,“河长制”工作获水利部表彰,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竹埠港化工企业关停搬迁全面完成,湘锰、谭家山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完工,煤矿、石膏矿等地下采矿全面退出。耕地保护全面加强,完成“大棚房”整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湘江流域禁捕退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