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生产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压铸生产中遇到的质量问题很多,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生产中必须对产生的质量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提出相应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便不断提高铸件质量。 压铸件生产所出现的质量问题中,有关缺陷方面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包括改进措施)分别叙述于后。 一、欠铸 压铸件成形过程中,某些部位填充不完整,称为欠铸。当欠铸的部位严重时,可以作为铸件的形状不符合图纸要求来看待。通常对于欠铸是不允许存在的。 造成欠铸的原因有: 1)填充条件不良,欠铸部位呈不规则的冷凝金属 Ø 当压力 不足 、不够 、流 动 前 沿 的金属凝固过早,造成转角、深凹、薄壁(甚至薄于平均壁厚)、柱形孔壁等部位产生欠铸。 Ø 模具温度过低 Ø 合金浇入温度过低 Ø 内浇口位置不好,形成大的流 动 阻力 2)气体阻碍,欠铸部位表面光滑,但形状不规则 Ø 难以开设排溢系统的部位,气体积聚 Ø 熔融金属的流 动 时,湍流 剧烈,包卷气体 3)模具型腔有残留物 Ø 涂料的用量或喷涂方法不当,造成局部的涂料沉积 Ø 成型零件的镶拼缝隙过大,或滑动 配合间隙过大,填充时窜入金属,铸件脱出后,并未能被完全带出而呈现片状夹在缝隙上。当之种片状的金属(金属片,其厚度即为缝隙的大小)又凸于周围型面较多,便在合模的情况下将凸出的高度变成适为铸件的壁厚,使以后的铸件在该处产生穿透(对壁厚来说)的沟槽。这种穿透的沟槽即成为欠铸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欠铸现象多在由镶拼组成的深腔的情况下出现。 Ø 浇料不足 (包括余料节过薄)。 Ø 立式压铸机上,压射时,下冲头下移让开喷嘴孔口不够 ,造成一系列的填充条件不良。 二、裂纹 铸件的基体被破坏或断开,形成细长的缝隙,呈现不规则线形,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的趋势,这种缺陷称为裂纹。在压铸件上,裂纹是不允许存在的。 造成裂纹的原因有: 1.铸件结构和形状 Ø 铸件上的厚 壁 与 薄 壁 的相 接 处 转 变 避 剧 烈 Ø 铸件上的转 折 圆 角 不够 Ø 铸件上能 安 置 推 杆 的部 位 不够 ,造成推 杆 分 布 不均 衡 Ø 铸件设 计 上考 虑 不周 ,收 缩 时 产 生 应 力而 撕 裂。 2.模 具 的成型 零 件的表 面 质 量 不好 ,装 固 不稳 Ø 成型 表 面 沿 出 模 方 向 有凹 陷,铸件脱 出 撕 裂 Ø 凸 的成型 表 面 其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