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一、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 物质放射出α 射线、β 射线、γ 射线的性质,叫做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1896年法 贝克勒耳首先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后居里·夫妇发现钋 PO和镭 Ra。 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radioactivity)。 元素这种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2、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 82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 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 3、射线种类与性质 那这些射线到底是什么呢?把放射源放入由铅做成的容器中,射线只能从容器的小孔射出,成为细细的一束。在射线经过的空间施加磁场,发现射线 ①射线分成三束,射线在磁场中发生偏转,是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是洛伦兹力,说明其中的两束射线是带电粒子。 ②根据左手定则,可以判断 射线都是正电荷, 射线是负电荷。 ③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要受电场力作用,可以加一偏转电场,也能判断三种射线的带电性质。 α 射线:氦核流速度约为光速的 1/10。贯穿本领最小,但有很强的电离作用,很容易使空气电离,使照相底片感光的作用也很强; β 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速度接近光速,贯穿本领很强。很容易穿透黑纸,甚至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但它的电离作用比较弱。 γ 射线:为波长极短的电磁波。性质非常象X射线,只是它的贯穿本领比X射线大的多,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但它的电离作用却很小。 电离本领和贯穿本领之间的关系:α 粒子是氦原子核,所以有很强的夺取其它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力,但以损失动能为代价换得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强的α 粒子,贯穿本领最弱;而γ 光子不带电,只有激发核外电子跃迁时才会将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弱而贯穿本领最强. 带电量 质量数 符号 电离性 穿透性 实 质 来 源 α 射线 +2e 4 (p ) 很强 很小 (一张普通纸) 高速的氦核流 v≈0.1c 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成团从原子核中放出 β 射线 -e 0 弱 很强 (几毫米铝板) 高速的电子流 v≈c 原子核中的中子转换成质子时从原子核中放出 γ 射线 0 0 γ 很小 更强 (几厘米铅板) 波长极短的电磁波 原子核受激发产生的 小结: ①实验发现:元素具有放射性是由原子核本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或化学状态无关。不管该元素是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