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汤姆逊实验 发现了真空放电管中阴极射线在电场,磁场中的偏转。测出了阴极射线的荷质比。1 017.6 10/eC kgm 。阴极射线不是离子束,而是电子束。 单个电子的测量由密立根的油滴实验测得。 191.6021892 10eC 。意义:电荷是量子化的,任何电荷只能是的整数倍。 e2 .汤姆逊 电子模型 (葡萄干模型或西瓜模型) 模型建立:1.原子为电中性球体 2.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其中,电子嵌在其中 3.电子分布于其中一系列环上 4.电子在平衡位置做简谐振动 可解释:1.原子的电中性 2.原子的稳定性 3.原子的辐射性 可贵之处与意义:1.提出环的概念 2.环上只有有限个电子 3 . 粒子散射实验(盖革-马斯顿实验) 粒子由放射元素产生,等效为氦核He 。 由盖革-马斯顿用 粒子轰击原子(箔箱) 现象:大多数为小角度散射,散射角大于,概率很小。 90分析假设:1.在散射过程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对 粒子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 2.只考虑原子中均匀分布的正电荷对 粒子的影响 结论:汤姆逊西瓜模型不正确 4 .卢瑟福建立原子的核式模型(或行星模型) 模型要点:1.原子中正电荷集中于原子中心很小区域内 2.原子中的绝大部分质量也集中在这一区域内(原子核) 3.电子分布于核外 库伦散射公式的推导: 假设:1 单次散射 2. 只有库仑相互作用 3. 核外电子作用忽略 4. 靶核静止 cot22Db 2024eZDE 2012Emv … … … … … … . 库伦散射公式 卢瑟福散射公式的推导: 分析:1.库伦散射公式中的参数 b,实验无法直接测量,需用统计的方法去除 b 2.实验测量的结果为大量 粒子与大量靶原子的散射,故应该用统计的方法规律计算 2dbdb 22sin/2 sindrrdrd 2416 sin 2Ddd… … … … … … … .Rutherford 散射公式 多原子散射: dndNAtNtdnA 铂金箔,面积为 A,厚度为 t,单位体积原子数为 N 此公式的计算 通过卢瑟福散射公式发现,最终有小角度入射发散的情况。 原因:小角度散射对应于较大的瞄准距离 b,此时入射的粒子距核较远,在粒子与核之间有电子,而电子所带 r 的电荷对核的电场有屏蔽作用,即粒子所感受到的有效场要小。 方法:Rutherford 散射公式中的核电荷数 Z 应以有效核电荷数代替。 卢瑟福模型的评价:1.提供了一种分析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粒子散射,高能粒子散射 2.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