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的比喻——《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 亚里斯多德, 修辞手法, 古希腊, 生命力, 哲学家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比喻——《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 陈友冰 什么是比喻?朱熹说是“以此物喻彼物也”(《诗集传》),俗话说就是打比方。作家在描写事物和说明道理时,用同它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就叫做比喻。 比喻是一种最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法,。人们表达感情、说明道理、写人状物、述事描景、传形传神、绘声绘色,皆离不开比喻,堪为辞格之首。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甚至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 一、比喻的作用 比 喻 可 以 用 来 写 景 、 抒 情 、 寓 理 和 刻 划人 物 , 即 喻 情 、 喻 事 、 喻 人 、 喻 理 。 具 体 有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1 、 使 抽 象 的 东 西 变 得 具 体 可 感 例 如 “ 愁 ” 是 一 种 抽 象 的 人 的 心 理 , 在诗 词 中 , 诗 人 使 用 多 种 比 喻 使 这 种 抽 象 的 情绪 变 得 具 体 可 感 , 如 在 李 白 的 诗 中 “ 愁 ” 有长 度 :“ 白 发 三 千 丈 , 缘 愁 似 个 长 ”(《 秋 浦歌 》),“ 一 水 牵 愁 万 里 长 ”(《 横 江 词 》); 在陆 游 诗 中 不 但 有 长 度 :“ 十 丈 愁 城 要 解 围 ”(《 山 园 》), 还 有 体 积 :“ 闲 愁 万 斛 酒 不 敌 ”(《 草 书 歌 》); 甚 至 还 有 范 围 :“ 世 言 九 州 外 ,复 有 大 九 州 。此 言 果 不 虚 ,仅 可 容 吾 愁 ”(《 江楼 吹 笛 饮 酒 大 醉 作 》); 在 李 清 照 词 中 “ 愁 ”还 可 以 到 处 移 动 :“ 一 种 相 思, 两处 闲 愁 。此 情 无计可 消除,才下 眉头,却上心 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在 李 煜词 中 , 愁像春天的 春天江 水 那样滚滚东 去、 不 可 遏止:“ 问君能 有 几 多 愁 , 恰 似 一 江 春水 向 东流 ”。 又 像是 春天的 青 草 到 处 蔓 延 :“ 离 恨 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贺铸《青玉案》则用五种形象化的事物烟、草、风、絮、雨来显示闲愁的繁多、浓重、绵延不绝:“试问闲愁都儿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