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纳投影 彭纳投影即等积伪圆锥投影。为法国人彭纳所创。中央经线是直线,其他经线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纬线为同心圆弧。中央经线和标准纬线上没有变形,离开这两条线越远变形越大。图上所有纬线都保持长度不变,面积相等。彭纳投影常用作大洲图。 等角圆柱投影 等角圆柱投影指保持角度、形状没有变形的圆柱投影。这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创制的,又称墨卡托投影或等角正圆柱投影。该图上经纬线成互相直交的平行直线,经线的间隔相等,纬线的间隔随纬度增高而加大。赤道处角度、形状没有误差,越向高纬度处误差越大。地面上的等方位角航线投影后为直线,故广泛用于绘制航海图。但这种投影面积变形显著,在纬度60°地区经线和纬线比都扩大2倍,面积比例比实际扩大了 4倍。到纬度80°附近,经线和纬线比例尺都扩大将近 6 倍,面积扩大了 33倍。所以在墨卡托投影上,纬度80°以上的地区就不绘出来了。中学使用的中国地图册中的时区图和世界地图册中的东南亚地图都是采用这种投影绘制的 横轴墨卡托(伪圆柱投影)是地图投影的一种。属“条件投影”。 它是按一定的条件修改圆柱投影而得。该投影的纬线是一组平行的直线,两极则表现为点或线的形式;其经线,除中央经线为一直线外,其余经线均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由于经纬线不是垂直相交,因此不存在等角投影,常用的以等积伪圆柱投影为多。该投影主要用于绘制世界图、大洋图和分洲图。该投影又称“拟圆柱投影”。又称正轴等角圆柱投影,简称UTM投影或TM投影。圆柱投影的一种,由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G. Mercator)于1569年创拟。为地图投影方法中影响最大的。 设想一个与地轴方向一致的圆柱切于或割于地球,按等角条件将经纬网投影到圆柱面上,将圆柱面展为平面后,得平面经纬线网。投影后经线是一组竖直的等距离平行直线,纬线是垂直于经线的一组平行直线。各相邻纬线间隔由赤道向两极增大。一点上任何方向的长度比均相等,即没有角度变形,而面积变形显著,随远离标准纬线而增大。该投影具有等角航线被表示成直线的特性,故广泛用于编制航海图和航空图等。 墨卡托投影,是一种"等角正切圆柱投影”,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Gerhardus Mercator 1512-1594)在1569年拟定。 假设地球被围在一中空的圆柱里,其标准纬线与圆柱相切接触,然后再假想地球中心有一盏灯,把球面上的图形投影到圆柱体上,再把圆柱体展开,这就是一幅选定标准纬线上的“墨卡托投影”绘制出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