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糖尿病和肠道菌群也有关?人与细菌的和谐共生关系一旦遭到破坏,就会产生各种疾病。提起糖尿病,人们最熟悉的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中医典籍里也将其病机归结为“肠道内热及过食肥甘厚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的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也在相应改变,由此带来的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代谢紊乱相关的“富贵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其中,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已居世界首位,人数约 1.1 亿,发病率已达 10%以上。依照现有趋势,国际糖尿病联合会预计,到 2040 年,全球将有超过 6.42 亿糖尿病患者,中国患者将超过 1.5 亿。正常人的空腹血糖为 3.8-6.1mmol/L,平时血糖波动在 3.9-8.3mmol/L 并保持相对稳定。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临床上就出现典型的烦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血糖的重度升高还会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糖昏迷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长期的高血糖状态还会引起机体的大小血管受累以及神经病变,继而导致全身如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明显损伤。糖尿病主要分为两型:1 型糖尿病主要为胰岛素绝对缺乏,起病年龄轻,多需胰岛素治疗;2 型糖尿病——主要为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起病年龄较晚,多与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关。胰岛素是胰腺 B 细胞分泌的调控血糖稳定的最重要激素。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 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换言之,机体的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减少。目前一致认为,不良的饮食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缺乏运动、高脂饮食、肥胖等都会影响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那么,肠道菌群和糖尿病有什么关系呢?糖尿病 SD 大鼠是具有咼血脂、咼血糖遗传背景的动物模型。2012 年,有科学家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菌饲养条件下的 SD 大鼠给予高脂饮食也无法诱导出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但一旦在其肠道内接种了一种拟杆菌属的“坏细菌”后,再给予同样的的高脂饮食,大鼠很快就出现了肥胖、胰岛素抵抗、血糖尿糖升高的表现。听我们细细道来F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糖尿病(尤其是 2 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易感性只是一颗种子,而肠道菌群紊乱(坏细菌的参与)则是催化糖尿病“坏种子”发芽的因素之一。人体肠道内居住着 1000 多种细菌,总数目超过 100 万亿个,是人体细胞数的 10倍,其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