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问题及对策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怎样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深入扎实,笔者认为,要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进入管理工作的主渠道,首先应对其“诊脉”,抓住“症结”,然后才可对症下药,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工作的运行中更“给力”。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拓宽加深,人们的个性化、自主化特征日趋明显,民主、平等、创新意识空前强化,思想日益多元化、深刻化,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日益复杂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传播的渠道等等都已经发生变化并将继续发生很大变化。这些新情况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增加了难度。笔者认为,症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认识的偏差。有些单位的行政领导轻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就可以一好百好。而一些政工人员又觉得思想政治工作是“无为”又“无位”,“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号召力和说服力的削弱。信息化时代对传统思想教育的冲击。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逐步到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网络媒体的影响日益扩大,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广泛和多元化。它既能传播正面消息,使过去政工干部照本宣科的优势不复存在;也能传播负面消息或者消极颓废的意识和文化,给人们带来消极的思想。消极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中的一些行业风气、社会风气、治安状况不如人意,尤其是一些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情绪。改革攻坚中的新情况。国企改革以及住房、医疗、教育等改革几乎都触及群众的切身利益,企业经营和个人就业的不稳第1页共4页定性,以及竞争带来的种种压力,导致一部分人思想空虚,想寻求某种精神寄托,以求解脱。收入差距带来的心理失衡。城乡之间以及东部与西部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由于垄断带来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大量违纪违法收入和灰色收入的存在,使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加悬殊。尤其是近年来城镇出现低收入人群扩大的趋势,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导致人们的心理失衡,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如果不能很好解决,还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要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上述难题,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必须针对以上种种新情况,积极探索各种具体措施并付诸实践。笔者认为,主要应在以下5个方面给力。在“机制”上给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相应的机制作保证。要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经营管理上“两张皮”的现象,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应包括领导机制、责任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动力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要以职业道德建设为基础,推动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根本的长效机制建设,形成以党委为中心、支部为载体上下联动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要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真正从根本上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见实效、促发展。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形成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良性发展格局。有了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机制,就能为落实提供必要的保障。在机构改革时、主要领导人变更时、领导班子调整时、外部环境不利时,主要领导干部要抓住思想政治工作不放松,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有效机制始终保持其连续性。在“队伍建设”上给力。新时期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好一支高素质、强有力的政工队伍至关重要。首先,应当选拔政治、业务素质都高的人加入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来。其次,被选出人员应当热爱思想政治工作,有爱岗敬业精神。除上述两点外,还应当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以增强该队伍的战斗力。诸如: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机制;较第2页共4页为完善的参与经济工作的机制;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机制;科学有效的工作责任机制;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和处理机制;上下内外结合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