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地质概况 三 吉林省地质概况 【2008-09-23 来源:地调局 】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北邻黑龙江省,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南连辽宁省,东和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地理坐标为:北纬40°52′~46°18′,东经 121°38′~131°19′。国土总面积 18.74×104km 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居全国第 14 位。 地质环境属于自然环境系统,是与人类活动有紧密联系的岩石圈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地形地貌 (一)地形 吉林省地形变化总体趋势为东南高西北低,以北东-南西向纵贯全省的大黑山山脉为界,分为东部长白山地和西部松辽平原两大区域,分属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和第二沉降带,面积分别占全省的 60%和 40%。省内最高点(长白山白云峰)海拔 2691m ,为东北地区最高峰。低平原区海拔多在 120m 以上。省内最低点位于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图们江下游中、朝、俄三国交界处,海拔仅为 5.0m 。 (二)地貌 吉林省按地貌形态可划分山地和平原两大单元。其中山地分为长白山地和大兴安岭东坡丘陵,平原分为高平原、低平原和大兴安岭山前倾斜平原。 1、东部长白山地 包括位于长白、抚松、安图、敦化、靖宇、辉南等县(市)境内的侵蚀火山地貌;位于通化和白山地区南部、延边地区东部和吉林地区的侵蚀构造地貌;位于辽源地区和四平、长春东南部的构造剥蚀地貌。面积为 114384.4km 2,海拔高程一般 500—900m ,最高为长白山主峰白去峰,海拔高程达 2691m 。在其中分布许多山间盆地,如珲春盆地、延吉盆地、松江盆地等,海拔高程一般在 200—500m 。 2、大兴安岭东坡丘陵 位于洮南西北部的大兴安岭东坡地带,分布面积为 1963.13 km 2,山顶海拔高程300——500m 。丘顶浑圆,沟谷宽而浅。 2、中部高平原区 主要分布在四平、长春地区,由台地和河谷两类地貌单元组成。台地主要在杨大城子——伏龙泉——王府一带呈南北方向、榆树——三岔河呈北西方向和公主岭、农安等县(市)分布。河谷平原主要顺松花江、拉林河、饮马河、伊通河、东辽河及其支流呈带状分布。面积为28626.53km 2。海拔高程一般 150—290m 。 3、西部低平原区 分布在松原、白城地区及双辽境内。主要分为松辽河间过渡带风砂覆盖的平原、辽河风砂覆盖的倾斜平原、松嫩盐渍化发育的低平原和松嫩湖沼漫布的低平原。面积为39289.29 km 2。海拔高程一般 120—200m 。 4、大兴安岭山前倾斜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