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堂 周氏宗谱 公元1993 年(修订版) 一.排班用字 立 廿一世 心 廿二世 正、克 廿三世 明 廿四世 经 廿五世 纬 廿六世 济 廿七世 华 廿八世 恒 廿九世 保 三十世 恩 三十一世 泽 三十二世 治 三十三世 家 三十四世 乃 三十五世 昌 三十六世 二.弁言 吾族谱牒清光绪间族祖益三公、浩渺公次第修创成谱。明国二十六年续修,本通铺之意,七七卢沟桥事变,战祸兴起,家乡沦陷,敌寇肆虐荡产离析,谱帙散佚无存,联明叔慨叹尤深尝谆谆嘱余曰,昔年心血,付之煨烬,其累世书香,忠孝悌传家,亲亲长长,不可无谱,汝当倡议修之,未敢竞辞其。修谱以来至今八十九年矣,多数族人不知自己支系房下经阖公议,重修宗谱修纂者弟立南公立亚公立梧公立中公,编纂者叔增尧公协修者族祖仪文公。走访四方,觅得残谱一部天佑也,修谱之难者世绪也,年湮代远,无法稽考寻家耄访遗老寒暑无间,孜孜弗倦,阅其谱者,当思修纂之苦心也。 世系不明不书,没有男孩只有女孩,招婿养老女婿改名换姓,赡养终身永不改者事宜徒权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男女都一样明文规定一样看待。 居淮七二公与兄七一公,早有合谱之议,谓有难合之处,其议遂罢,今复提议合为一谱矣,家乘修明支系攸分长幼有序,孝友烟睦之风,世世永传致仕他乡,迁居外地疏略,遗漏者嗣后重修时增订补辍之,统宗有绪也,是所希 焉,谱事告成用记始末亦修纂者之幸也。 壬申年孟秋天清节廿一世孙存祥谨识 三.周氏续谱序 编修宗谱是中华民族独具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已延续了数百年之久,至今虽无某一组织倡议扶持,但这一活动在民间仍延续不衰,这种现象说明了宗谱文化有存在的合理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世界上一些国家在某些科技方面在近代虽先进与我,但在人文伦理上却远不能与我相比,他们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寻根,而我中华民族却早在这个自由王国里翱翔了。 我族从元末由苏州阊门迁来淮阴,历时五百余年,有文字记载的是在晚清之际有南清河支谱两部七卷存世。 民国 27 年(1938 年)先辈诸公曾再次修谱历时两年徒步千里跋涉数县草谱将成不幸日寇侵华资料全部散失致事无果。 随着星移斗转人口日益增多,驻地不断迁徙,每有五服近亲互不识面;孙袭祖讳,三代共排一字,长晚失序,伦理紊乱等现象产生,这是有损中华民族文明风尚的。 当今幸喜光风霁月之日,百业具兴盛世之时,炎黄子孙在为振兴中华而共同奋斗,族人倡议修谱,真乃适逢其时,近年来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