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伤辅导 林贻真 有多少受害人? 情感危机 经历亲人的死亡 危及生命的交通事故 突发事件 重大灾难 • 911 事件中从废墟里逃生的消防队员 重大灾难 重大灾难 第一章 重大灾难 一、应激反应 •应激概念 对重大变化或威胁而产生的心身整体性调适反应. 战斗或逃跑反应 总体适应综合征 三阶段: 警觉期 •面对警报、险情和命令,警觉期正常的反应是提高警惕、神情专注、动员潜能、蓄势待发。 •如果反应迟缓、麻木不仁、动员不足、粗心大意、麻痹轻敌,进不了警觉期,就会被敌人轻易击垮,就会犯错误。 •如果对危险过分在意,过分紧张,也会影响完成任务。焦虑如热锅上的蚂蚁,或震惊之下呆如木鸡,或慌张之下提前走火,都是战斗不了的。 •对灾区人民而言,5.12 大地震警觉期极短,甚至没有! 抵抗期 •进入抵抗期的正常反应是高效、有目的地执行任务,处理险情问题。 •“高效、有目的”------忙而不乱,灵活选择和处理优先事项,注重效果,大量而又经济地消耗体力与资源。 •低水平的抵抗------忙乱或乱忙,判断草率或犹豫不决,分不清轻重缓急,思想矛盾,情绪不稳,操作无力且不精确,不能与别人简明扼要地沟通,不知自我保护,无的放矢,浪费弹药。 抵抗期: 前因与后果 •从原因看: 在白热化的抵抗期表现如何,既取决于平时的心身健康状况、一般素质与专业素养、险情严重程度、团队合作、资源装备和上级组织指挥水平等内外因素,也取决于警觉期的准备情况。 •从后果看: 这个阶段如何用力做功,还影响着第三阶段的衰竭是否一定出现以及如果出现会有多严重。 衰竭期 •理想的情况——得到充分休养, 或顺利完成任务而凯旋,可能不用进入真正的衰竭期;积极的动机与情感可以预防衰竭、加速恢复的过程。 •不利的情况——任务艰巨,胜利遥遥无期,甚至没有完成好任务,屡经挫折,负性的动机与情感,可能会使我们过早、过强、过长地受到衰竭状态的折磨。衰竭轻者意味着虚弱、疲惫、淡漠、抑郁等心身不适,重者可以是严重而持久的躯体和精神的障碍。 调节适当的应激水平 •如果打的是一场恶战,而且很可能是一场持久战。如何防止衰竭,保持身体对于病毒的免疫力,保持心理功能的高效和平衡,是各个高应激部门人员精神卫生保健的重点任务。 应激的两重性 •不用悲观,更没有理由绝望。 •如果有备而战,勇气和信心充足,胆大心细,既弘扬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又讲究科学理性,我们就能减少无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