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桃花源记》,我将从学情、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评价七个方面进行说课。一、学情分析从初一到开始,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如:初一进校列出初中三年的阅读清单,当然也包括名著,学生每天必须要有至少半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每天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日记、每节课课前的读书汇报,通过整整一年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我认为我们不能局限于以教材教教材,而是以教材为载体来教语文,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宗旨。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习自觉性很强,《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语言浅显易懂,疏通文意绝非是难事,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疏通文意,加之教师的点拨,学生能对文章的内容有较快的理解,熟读成诵。。二、教材分析(一)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散文,居单元之首。诗人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一一个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绘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副没有城市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二)教学内容这是篇文言文,在教学上,首先要帮学生解决文字障碍,然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旨。于是,我把本课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了解作者,解决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并熟读成诵,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初步理解课文;第二课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这里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三)教学目标的设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把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备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我在处理教材时,将第一课时定为“以读促教,以引促学“,把本课的目标定位以下的几点:知识与能力:(1)、以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3)教师点拨重点词句,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4)初步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桃花源人美、景美、社会生活美。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人美、景美、社会生活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置由于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学生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三、说教法为了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用适当的点拨、提问、评价的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与同学与老师对话,指导学生通过品读,分组讨论来关注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理想中的桃花源的人美、景美、社会生活美。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为了使教学手段更直观,更形象,我将制作更简章的课件以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四、说学法说学法之前,我想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课堂想要高效,那就要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要教室为学堂,我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学法指导,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基础,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朗读法读懂课文,用概述法来记住故事,用圈点勾画法来分析难点,用讨论法来学习文章重点,从而领悟文章的主旨。五、说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重点说教学过程,在课堂学习之前,请同学们借助导学案认真预习课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我在说课稿的最后附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