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思考在全球矿物资源紧张、大气污染严重的背景下,加速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是世界各国汽车产业实现结构升级的契机。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和相关国家刺激政策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主要受制于产业技术、产业链条、基础设施和市场机制上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破解思路和破解建议,通过加速电池技术研发、调整产业链架构、实行政府引导下的市场拉动战略、放宽产业准入规则和扩大政府采购等措施,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水平。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对石油资源依赖的加大,非再生矿物资源枯竭可能带来的危机大大提升了能源的战略地位,新能源技术成为未来经济进步的新出路。新能源技术在汽车产业的研发与应用,解决了传统汽车产业对矿物资源的依赖。发达国家纷纷提出支持新能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创新战略,新能源汽车从概念到走入平民家庭,已经逐渐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争相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但由于受制于国家政策、城市基础设施、核心技术、资金等问题,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以及市场化步履维艰。如何打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窘境,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继而实现我国汽车产业成功转型,是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现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始于国家“863”计划,历经近 20 年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态势,但从该产业全球整体发展水平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还处于滞后阶段。(一)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景气根据《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新能源汽车包含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等,尽管有多种不同的燃料,但基本都与完全使用传统矿物资源的传统汽车有所区别。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是解决由汽车尾气导致雾霾天气的有效途径。自 2009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汽车产业振兴规则》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后,又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补助政策,尽管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提出了多种刺激策略,例如通过发放消费补贴取消购置税、提供上号便利、路桥费减免等,但新能源汽车市场仍难升温。2014 年 7 月国家公布将从 2014 年 9 月到 2017 年底,对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不久,又联合公布《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