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个体化护理路径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状态的干预及效果的开题报告**一、讨论背景和讨论意义**脑血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颈内动脉狭窄和脑动脉狭窄的疾病,常导致脑血供不足、缺氧、坏死等并发症,是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介入治疗如颈动脉成形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脑动脉成形术等技术的进展,极大地提高了脑血管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然而,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技术的成熟和熟练程度,同时也需要对患者开展个体化的护理路径,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因此,本讨论旨在通过制定个体化护理路径,探讨其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状态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相关学科的讨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二、讨论目的**本讨论旨在探讨个体化护理路径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状态的干预效果,具体目标如下:1.制定脑血管狭窄介入患者个体化护理路径;2.评估个体化护理路径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效果;3.评估个体化护理路径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患者焦虑状态的干预效果;4.探讨个体化护理路径应用于脑血管狭窄介入患者护理的可行性。**三、讨论方法**1.讨论设计:采纳随机对比试验设计,将脑血管狭窄介入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比组;2.讨论对象: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脑血管狭窄介入患者 30 例,其中试验组 15 例,对比组 15 例;3.讨论方法: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试验组制定个体化护理路径,实施全程个性化护理; (2)对比组实施传统护理; (3)采纳“疾病不确定性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试验组和对比组进行评估,分别在介入前、介入后第 1、3、7 天进行测评;4.数据处理:采纳 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不同时间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组比较,应用 t 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四、预期结果**通过本讨论,估计可以制定适用于脑血管狭窄介入患者的个体化护理路径,明确护理干预的重点和方法,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狭窄介入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并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