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供水工程管理与维护根据我国水利行业的标准的有关规定,水利灌区面积控制在2000hm2(30 万亩)以上的灌区为大型灌区,灌区控制面积在 667〜20000hm(1〜30 万亩)之间的灌区为中型灌区,灌区控制面积在667hm2(1 万亩)以下的为小型灌区。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拥有大型灌区 400 多处,中型灌区 5200 多处,小型灌区 1000 多万处。这么多的灌区工程,分布在不同的地里环境中,结构不同,大小不同,它的供水量是非常庞大的,供水系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还是非常复杂的。那么这些灌区供水工程是如何管理和维护的呢?一、灌区供水工程定义灌区一般是指将可靠的水源通过引、输、配水渠道系统与相应排水沟道三者组合起来的灌区总面积,是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灌区是一个半人工的生态系统,它依靠自然环境提供的光、热、土壤资源,结合了人工栽培的作物和农作物种植比例等人工调控手段,组成的一个具有很强社会性质的开放式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灌区工程负责协调水库、渠道、田地、作物四者之间的关系。在目前,我国的灌溉区管理工作主要有灌区管理局负责,部分地区有农民自行组成的用水管理协会,参与灌区工程的管理工作。二、灌区供水工程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的灌区供水工程众多,但大多数还是兴建于 20 世纪 50〜70 年代。由于我国当时的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也有限,加之维护管理的不到位,年久失修,多年来一直处于疲劳带病运行状态。目前我国的部分灌区水利工程未得到有效的维护,一直处于带病工作状态。导致一些灌区出现水资源大量浪费、个别灌区水资源利用率低等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修建年代久远,受当时科技水平制约。在上个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之间,我国掀起了加快社会主义进程的大跃进运动。在大跃进运动期间,修建了大量的水电工程,我国目前已有的大量灌区供水工程就是在那个时期兴建的。由于当时我国在科技水平上的欠缺,是的这些灌区供水工程存在严重的技术隐患。这些技术隐患对灌区工程覆盖地区的农业灌溉和人畜用水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二)维护工作不到位。我国的灌区供水工程因为修建时间据现在较为久远,由于当时的技术不到位,工程修建之后的维护工作也不能有效的开展。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革新,新兴的灌区供水工程施工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老式灌区工程技术已经被淘汰。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大部分灌区供水工程依然是五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