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杨盈盈马山小学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 26 页例 7《乘法分配律》教材分析:乘法分配律无论从形式,还是内涵理解上,较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都难,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算式的计算和比较来理解乘法分配律。学生分析: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小组长)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根据探究提示,通过同桌和小组沟通,完成探究沟通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计算,初步认识乘法分配律。2.通过观察算式、小组沟通,概括规律,并能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应用。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课堂设计第一个环节:数学素养 3 分钟1.乘法交换律是什么?用字母如何表示? 乘法结合律是什么?用字母如何表示?2.简便计算, 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6×125×8 25×63×4(设计意图:由小主持人主持,既回顾了旧知,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二个环节:引入新课并质疑课题(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第三个环节:探究活动(一)(同桌俩一人写一部分) A 部分 B 部分①(4+15)×2 4×2+15×2②(10+25)×4 10×4+25×4③(5+60)×12 5×12+60×12通过计算和每组算式的对比,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同桌对比,发现每组算式的结果都相等。)探究活动(二)小组合作A 部分 B 部分①(4+15)×2 = 4×2+15×2②(10+25)×4 = 10×4+25×4③(5+60)×12 = 5×12+60×12 从左向右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如何用字母来表示?从右向左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是为了培育学生小组协作能力;更是为了放手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沟通、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并尝试抓到关键点“分配”二字。)第四个环节:师生共同解决探究活动中的内容。(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强调重点,法律规范学生的语言。)第五个环节:小试牛刀:一共有 25 个小组,每组里 4 人负责挖坑种树,2 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设计意图:将书中的例题当作做一做,让同学们知道乘法分配规律不仅运用于计算题,同样可以运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第六个环节:课堂检测一、根据乘法分配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1)(15+23)×2=____×2+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