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又可分为功能和形态不同的许多部分,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消化腺分为大、小两类: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各段的管壁内,如唇腺、舌腺、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大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以外,如大唾液腺、胰和肝等。它们以导管通连并开口于消化。管腔内,其分泌物都进入消化管中,完成化学性消化。大小两种消化腺的上皮细胞都是在胚胎发育时期由消化管壁的上皮进展分化而形成的。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 消化管壁除口腔以外均可分为四层。由管腔内面对外,依次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1.粘膜是消化管进行消化和吸收的重要部分。其表面常常保持粘滑湿润,便于食物的输送、消化和吸收。粘膜又可分为三层。 1)上皮面临管腔,是消化管壁的最内层,由于消化管各段功能不同,上皮类型也不相同。口腔、食管和肛门的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耐摩擦,具有保护作用;胃、小肠和大肠的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有利于消化和吸收。有的上皮下陷形成消化管壁内的小消化腺,分泌粘液和各种消化酶。 2)固有膜由结缔织组构成,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胃、肠的固有膜则含有类似网状结缔组织的成分,并有小消化腺、血管、淋巴管、神经和少量分散的平滑肌。淋巴组织弥散分布或集合成淋巴小结,尤以咽部、回肠、阑尾等部位较多。淋巴组织是身体对抗外来病菌、异物的第一道防线,其中淋巴细胞常穿入上皮组织内参加机体的免疫作用。固有膜有弹性,除有联系上皮深层组织的作用外,对管壁在收缩运动时的牵引力的改变具有缓冲作用。 3)粘膜肌层为一薄层的平滑肌,一般排列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此层收缩时,可改变粘膜的形态,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腺体的分泌和血液的运行。 2.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有比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又称梅氏神经丛。食管与十二指肠部分,分别有食管腺与十二指肠腺,此层有联系粘膜与肌层的作用。 3.肌层除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门为骨骼肌外,其余均为平滑肌。一般都排列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两层之间有肌间神经丛又称奥氏神经丛。肌层的收缩和舒张促使消化液与食糜充分混合,并不断推动,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4.外膜是消化管壁的最外层,为薄层结缔组织,内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膜又称纤维膜。此层也是消化管壁与周围器官互相连系固定的组织。若外膜表面覆盖一层间皮,则称浆膜。浆膜表面光滑,可以减少消化管蠕动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