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二章染色体与 DNA1、染色体的组装(高级结构) a、核小体通过组蛋白 H1 由连接 DNA 相连,犹如一串念珠 b、念珠串的核小体链进一步折叠盘绕形成 30nm 的染色质纤丝,每圈 6 个核小体 c、DNA 与某些序列特异的 DNA 结合蛋白按一定区域联结成较大的突环 d、突环形成玫瑰花结形状的结构 e、组装成螺旋圈,构成染色单体串珠 染色质纤丝(d=30nm) 突环 玫瑰花结 螺线圈 染色单体4.DNA 修复系统主要有:错配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直接修复、SOS 修复(记种类)错配修复系统:在 DNA 复制过程中发生错配时,会修正子链 DNA 中的错误,保存母链。该系统识别母链的依据来自 Dam 甲基化酶,它能使位于 5’-GATC 序 列中腺苷酸的 N6位甲基化。一旦复制叉通过复制起始位点,母链就会在开 始 DNA 合成前几秒钟至几分钟内被甲基化。此后,只要两条链上碱基配对出现错误,错配修复系统就会根据“保存母链,修正子链”的原则,找出错误碱基所在的 DNA 链,并在对应于母链甲基化腺苷酸上游鸟苷酸的5’位置切开子链,启动修复。(可看 P53 图)第三章生物信息的传递—从 DNA 到 RNA1.DNA 的复制特点(5’ 3’):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a.用实验证明 DNA 的半保留复制?(1)将大肠杆菌长期在以 15N 作氮源的培育基中培育,得到 15N-DNA。该 DNA 分子的密度比普通 DNA(14N-DNA)的密度大,在进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时,两种 DNA 形成不同位置的区带。(2)再用普通培育基(含 14N 的氮源)培育 15N 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代以后,所有 DNA 的密度都在14N-DNA 和 15N-DNA 之间,即形成了一半 14N 和一半15N 的杂合分子。(3)继续培育,第二代出现等量 14N 分子和 14N-15N 杂合分子。(4)再继续培育,看到 14N-DNA 分子增多。说明 DNA 分子在复制时均被分成两个亚单位,分别构成子代的一半,这些亚单位经过许多代复制仍然保持着完整性。b.复制的半不连续性:先导链连续复制而后滞链不连续复制。先导链:顺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复制是连续进行的一股链。(β 夹子一直结合)后随链:因为复制的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不能顺着解链方向连续延长,这股不连续复制的链称后随链。复制中的不连续片段称为冈崎片段。(冈崎起始位点:β 夹子结合的地方)2.环状双链 DNA 复制方式:θ 型、滚环型、D-环型(D-loop)a.复制起点(OriC):含有 3 个 13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