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前面四章我们讨论了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问题、可逆性问题,关于线性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引入了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由此得到 ARMA(p,q)统计特性。从本章开始,我们将运用数据开始进行时间序列的建模工作,其工作流程如下:图 5.1 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流程图在 ARMA(p,q)的建模过程中,对于阶数(p,q)的确定,是建模中比较重要的步骤,也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说明的是,模型的识别和估量过程必定会交叉,所以,我们可以先估量一个比我们希望找到的阶数更高的模型,然后决定哪些方面可能被简化。在这里我们使用估量过程去完成一部分模型识别,但是这样得到的模型识别必定是不精确的,而且在模型识别阶段对于有关问题没有精确的公式可以利用,初步识别可以我们提供有关模型类型的试探性的考虑。对于线性平稳时间序列模型来说,模型的识别问题就是确定 ARMA(p,q)过程的阶数,从而判定模型的具体类别,为我们下一步进行模型的参数估量做准备。所采纳的基本方法主要是依据样本的自相关系数(ACF)和偏自相关系数(PACF)初步判定其阶数,假如利用这种方法无法明确判定模型的类别,就需要借助诸如 AIC、BIC 等信息准则。我们分别给出几种定阶方法,它们分别是(1)利用时间序列的相关特性,这是识别模型的基本理论依据。假如样本的自相关系数(ACF)在滞后 q+1 阶时突然截断,即在 q 处截尾,那么我们可以判定该序列为 MA(q)序列。同样的道理,假如样本的偏自相关系数(PACF)在 p 处截尾,那么我们可以判定该序列为 AR(p)序列。假如 ACF 和 PACF 都不截尾,只是按指数衰减为零,则应判定该序列为 ARMA(p,q)序列,此时阶次尚需作进一步的推断;(2)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检验高阶模型新增加的参数是否近似为零,根据模型参数的置信区间是否含零来确定模型阶次,检验模型残差的相关特性等;(3)利用信息准则,确定一个与模型阶数有关的准则函数,既考虑模型对原始观测值的接近程度,又考虑模型中所含待定参数的个数,最终选取使该函数达到最小值的阶数,常用的该类准则有 AIC、BIC、FPE 等。实际应用中,往往是几种方法交叉使用,然后选择最为合适的阶数(p,q)作为待建模型的阶数。§5.1 自相关和偏自相关系数法在平稳时间序列分析中,最关键的过程就是利用数据去识别和建模,根据第三章讨论的内容,一个比较直观的方法,就是通过观察自相关系数(ACF)和偏自相关系数(PACF)可以对拟合模型有一个初步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