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针药结合治疗更年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临床讨论的开题报告一、讨论背景及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更年期症状日益成为女性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失眠症是常见的症状之一。更年期失眠症的病因较为复杂,其中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目前,针药结合治疗已经成为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的一种有效手段,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然而,对于更年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治疗讨论还不充分且有限,因此有必要对针药结合治疗更年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二、讨论目的本讨论旨在探讨针药结合治疗更年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为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三、讨论方法1. 讨论对象:拟纳入 30 例更年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符合以下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女性,年龄在 45 岁-65 岁之间;(2)已经确诊为更年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症;(3)自述睡眠质量显著下降,并且睡眠时间小于 6 小时;(4)听从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且参加本讨论,并且能够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已经被诊断为其他失眠症或者其他严重精神疾病;(2)存在肝肾功能不全或者明显器质性疾病;(3)怀孕或哺乳期女性;(4)参加其他临床讨论。2. 讨论设计:随机分组,分为针药结合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每组15 例。两组患者均口服阿米替林,针药结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为睡眠质量(PSQI 评分),次要观察指标为血清生殖激素(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激素)水平。4. 统计分析:采纳 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纳 t 检验或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比较,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四、预期结果本讨论估计通过比较针药结合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在睡眠质量和生殖激素水平方面的差异,从而探讨针药结合治疗更年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预期结果是针药结合治疗组将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五、讨论意义本讨论在探讨针药结合治疗更年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与实践意义,也可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