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题论证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之处。3.重点项目需重点说明本课题的特色、创新之处和预期研究成果应用价值。限1000字以内。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我国是世界上猪肉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市场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猪肉价格变化对其他副食品的价格、价格总水平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密切相关。近年来,猪肉价格波动十分剧烈,2011年猪肉价格快速上涨,2012开始大幅度回调,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不仅影响到养殖户的收益,也威胁到消费者的生活稳定和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考察猪肉价格在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批发环节与零售环节之间的传导过程,探讨猪肉价格的传导机制并做相关价格稳定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国外的相关文献来看,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的研究集中分析与讨论价格传导的长期与短期关系以及非对称性问题。派自曼考察了非对称性的价格传导机制在商品市场中的普遍性,总结出非对称性的价格传导是一种规律,而农产品和食品市场中也存在类似现象。古温和后特运用门线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美国牛肉价格月度数据,研究结果证实了非对称的价格传导是从农场批发到批发商再到零售商的单向传导,将该方法运用于美国猪肉市场,得到了类似结论。国内学者对于猪肉价格的研究多集中于一般供求关系,主要是对生猪生产成本、消费需求等因素进行分析。徐雪高认为供求关系是生猪价格波动的长期原因,通货膨胀是重要的短期原因。谭向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猪肉市场的价格变化进行研究,得出中国猪肉市场存在信息不通畅的问题,并一直为较大的价格波动所困扰。张磊通过对北京市猪肉产业链各环节相关主题的调查,分析了猪肉价格的形成过程及各环节经营主体的成本收益情况,认为影响猪肉价格涨跌的主要因素来源于生猪养殖环节,与生猪和猪肉的流通环节关系不大。张守莉、郭庆海认为猪肉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疫病防治困难;二是饲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成本上涨;三是猪肉质量安全隐患抑制消费;四是猪肉价格随着饲养的亏损与盈利周期交替波动。综上所述,我区猪肉价格传导和稳定机理研究关系民生,意义重大;现有文献针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探析比较广泛,而对于猪肉价格传导机制的研究较为缺乏,相应的稳定机理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势在必行。2.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之处。总体目标:揭示广西生猪产业链长期与短期市场价格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做具有针对性的稳定机理研究,形成相对完整的生猪产业价格理论体系。主要研究内容:从产业链角度分析,包括对生猪产业链上游饲料生产环节中的育肥猪配合饲料、中游养殖环节中的待宰活猪价格,以及下游屠宰加工环节的去皮带骨猪肉价格在内的生猪产业链价格系统,全面地研究生猪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各种价格之间的传导关系与传导机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解释生猪从生产到最终销售过程中价格传导的形成过程,提出保持生猪市场稳定的若干意见和建议。创新之处:本课题从整个生猪产业链的角度全面分析生猪价格传导机制,完善现有的对生猪价格传导机制研究中侧重在猪肉流通环节分析猪肉价格传导机制的不足。预期成果:形成研究报告一份;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一篇。应用价值:一方面为全力打造广西生猪千亿元产业,促进广西生猪及畜牧业产业链整合提供政策制定参考;另一方面为引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文献资料。三、项目研究方案1.项目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项目鼓励面向决策需求,注重协同创新,强调文理交叉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本项目主要针对广西生猪产业链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以市场经济、农业经济和产业经济等相关理论为依据,根据生猪产业链链条,从包括上游饲料生产与兽药生产到中游的种猪繁育与生猪养殖,再到下游的生猪屠宰加工与猪肉流通高消费,对产业链中每个环节的价格变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并利用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借用约翰森协整模型(JohansenCointegrationModel)、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