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框架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脉络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脉络图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脉络图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脉络图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脉络图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脉络图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脉络图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脉络图第九单元溶液知识脉络图第十单元酸碱盐知识脉络图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知识点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掌握:一、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二、化合物的分类三、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四、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溶质+溶剂溶液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过程放热现象吸热现象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七、离子的检验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注: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八、物质的颜色1、固体(多为白色)黑色---CuOC粉MnO2Fe3O4紫黑色---KMnO4红色---CuFe2O3红褐色---Fe(OH)3蓝色---Cu(OH)2CuSO4.5H2O绿色---Cu2(OH)2CO32、溶液(多为无色)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溶液、Fe2(SO4)3溶液、Fe(NO3)3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溶液、CuSO4溶液、Cu(NO3)2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溶液(较浓)九、酸、碱、盐的特性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2、浓硝酸---有挥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