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 从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1.教 学 内容分析 本课 时《 从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 3 单元《 美好生活哪里来》中第 2 课 《 这些东西哪里来》的第三个板块。前两个板块分别是《 物品身世“探秘”》和《 它们带来的舒适与方便》。这三个板块之间有先后逻辑关系:先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再认识工业产品的创新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意义,最后通过本课 时的学习,懂得我国需要从 “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从 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学 情分析 1. 从 学年龄特点看,他们处于从 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 备 抽 象思维的能 力 。 2. 从 学生学习兴 趣 看,四 年级的学生有自己 的兴 趣 爱 好,对信 息 的关注 有偏 向性 。 3. 从 学生的已 有经 验 看,他们虽 然 在 日 常 生活中,常 常 接 触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但 对此 并 没 有深 入 的了解,不 清 楚 中国制造业在 近 几 十 年间取 得的巨 大 进 步,以 及 从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之路上 所 付 出 的努 力 。 4. 从 学生的学科 能 力 水 平 看,他们具 备 一 定 的分析 时事新闻的能 力 。 2 3.目 标 确 定 1. 初 步 感 知 中 国 制 造 对 世 界 人 民 生 活 的 影 响 , 增 强 民 族 自 豪感 。 2. 借 助 时 事 新 闻 , 客 观 看 待 我 国 制 造 业 “大而不强 ”的 现实,探究从中 国 制 造 走向中 国 创造 的 原因。 3.理解中 国 创造 的 不易, 激发学生 为国 发奋的 情感 。 4.学 习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通过华为事 件, 理解中 国 创造 的 不易, 激发学生 为国 发奋的 情感 。 教学难点:借 助 材料和时 事 新 闻 , 探究从中 国 制 造 走向中 国 创造 的 原因。 5.学 习 活 动 设 计 教师活 动 学生 活 动 环 节 一:中国制造的过去 教师活 动 ( 教学环节中 呈现的 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等) 1. 出示火柴、瓷盆、煤油、水泥的 图片, 请学生 猜名字。 2. 引出“洋火”“洋瓷盆”“洋 学生 活 动 (学生 在真实问题情境中 开展学习活 动, 与教的 环 节对 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