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_第1页
1/30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_第2页
2/30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_第3页
3/30
课题:唐诗 1 、南园十三首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学习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2、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背诵古诗,了解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国学启蒙、课件、唐诗三百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 课时 复 备 一、经典回放。 1 、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 、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2 、无题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学习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 )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 理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 、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国学启蒙、课件、唐诗三百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 课时 复 备 一、 导入: 二、作家、作品简介: 三、具体讲解: 学生自由朗读。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试用诗歌鉴赏方法。 四、检查初步感知和独立思考效果 准备课堂练习本,思考问题: (1 )“无题”有几种情况,你以为何种在鉴赏中更重要? (2 )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 (3 )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4 )解释“晓”的意义,注意“鬓”的音、义。 (5 )“蓬山”是目的地,还是出发点?(注意句式倒装) (6 )“殷勤”意义(古今异义) 五、学生讨论、核对,检查自读习惯,反思学习方法。 六、选生讲,教师补充。 (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无题:《诗经》、乐府诗很多; 说无题,真正的“题”是什么?文章写的角度,前四句是„„,5 、6 句是„„,用了什么手 法?与杜 甫 的什么句子最 相似 ?) 七 、请 大 家分 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