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 1、萌芽时期 从 17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 30 年代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之前,这一时期是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在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又很多接触的经济学家诸如古典经济学思想的系统建立者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创始人配第、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李嘉图、新古典主义洛桑学派的创始人瓦尔拉斯、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等,他们在其研究领域及其著作中提出了一些研究宏观经济运行的思想观点和政策措施的建议,有的还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具体理论。但是,就其总体而言,在这一时期,宏观经济学这一范畴的术语革命尚未产生,更谈不上形成系统和成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甚至连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对象、目标等都没有明晰的认识,因而只能成为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2、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创建和形成、完事时期 这一时期是指从 1936 年凯恩斯的《通论》发表到 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的时期。这一时期通常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 一个阶 段 是凯 恩 斯革 命与 现 代宏 观 经济 学的 建 立, 即 从1 9 2 9 -1 9 3 3 年大危机国家干预经济实施各种做法,形成大量的宏观经济学实践为发端,到 1936 年凯恩斯发表著名的《通论》,建立和形成最初 2 的系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正式产生。 第二个阶段是凯恩斯主义学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时期。凯恩斯理论形成后,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条件的不断进步,需要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进行相应的创新。因此,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对宏观经济学进行修正和完善。其中比较突出的如包括萨缪尔森、R.哈德、A.汉森等人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罗宾逊夫人、希克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的"两个剑桥之争".特别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那部至今还十分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可以说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 3、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形成和发展时期 如果说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是凯恩斯主义一统天下,那么,70 年代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诸如滞胀等许多问题,使得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开始走下神坛,并且引发了一大批新的经济学家重新认识和分析宏观经济问题。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些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