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岗定编设计流程与因素分析 一、 定岗定编总体分析模型与流程框架 定岗定编是企业岗位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工作。 定岗:是指明确企业(组织)所需要的岗位;定编:是指明确企业(组织)需要多少适合企业发展的个人。 定岗定编之前其实还需要定责,定岗定编之后还需要定员,即定责、定岗、定编、定员。 定责:包括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两项内容;定员:是在定编基础上,严格按编制数额和岗位的质量要求,为企业每个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不管是对于咨询顾问还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定岗定编都是一个难点,难就难在对部门实际工作情况与需求的了解与理解,对于咨询顾问来讲,不能有“万金油”方案来应付这个问题,方案需要体现个性化的企业特点;难就难在容易陷于因为缺乏理论方法则只能“拍脑袋”设计编制的误区。 本文通过定岗定编的分析模型与流程,系统阐述了影响定岗定编工作成效的一些关键环节,在这些环节里,每个环节都可能会成为确定岗位与编制的一个关键因素。 为什么说定岗定编?定编工作离不开定岗。定岗定编工作有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需要客观、科学的分析 实际在企业里遇到的现象经常是拍脑袋决策,人力资源部门对于其他部门的岗位申请与编制申请缺乏客观的分析、判定依据,双方经常需要博弈;或人力资源部门对编制总额与人工成本进行预算控制,这个博弈的过程就下放到部门(或分子公司)内部,虽然更接近对实际工作情况的了解,但部门(或分子公司)也仍然缺乏分析方法与客观依据。 第二个特点,需要一个从分析到判定的过程 不同部门岗位管理的问题与管理依据、发展目标都不同,与部门性质、制度、员工素质、职能规划都有关联。定岗定编的判定可以很快,但是缺少对部门情况的分析过程,判定结果与实际需要容易存在偏差,或使得编制设置变得僵化。有的人才受编制限制不能引进,起到人工成本控制的作用,但不能起到人工效率与效益的激发作用;如有的部门工作需要较多人完成,可能是因为人员不合适造成人数增加,编制不合理。 第三个特点,定编不仅仅要考虑人工成本,还要考虑人工效率与效益(人员业绩) 第四个特点,需要考虑企业个性化的管理基础与管理文化 在定岗定编的分析流程中可以看出,定岗或定编的各个环节都没有一定之规,都会受到不同公司的管理理念、模式与人员等影响。如工作饱满度的标准,每个企业的要求都不完全相同。 定岗定编模型与流程框架的意义: 在定岗定编之前需要经过一个分析过程,本文首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