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定远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简介

定远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简介_第1页
1/7
定远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简介_第2页
2/7
定远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简介_第3页
3/7
定远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简介 发布时间:2011-10-25 来源: 文化馆 浏览次数:143 民间音乐: 定远民歌已有千百年历史,内容丰富多彩,曲调流畅优美,具有一定区域性、普泛性,上世纪 40年代岱山、藕塘一带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革命歌曲的传播对本地的山歌、号子、田歌、情歌、对歌、小调等影响很大。因地理环境的不同,在创作内容和曲调风格及传唱方式上各有特色,有独唱、对唱、合唱。1954年---1990年县文化主管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先后多次对全县民歌进行普查、搜集、整理,初选54首编印《定远民歌集》,并精选12首送省、市文化部门。定远民歌《怎么不是的》在 1986年由马流柱、朱逢博演唱,并制作成录音带远销东南亚及西欧各国。1990年经专家对全县民歌再次挖掘、整理 46首编入《中国民间音乐集成》。2002年藕塘文化站又对老区的民歌进行挖掘整理 20首,现已完成初稿。 唢呐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管乐之一,又名喇叭。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小唢呐称手笛,大唢呐称海笛。是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上端有细铜管,管上套有苇哨。广泛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伴奏。连江镇的民间唢呐是古老祖传的管乐,距今已传承4代。最初第一代传人许仕堂在灵壁学艺,后学成回乡教授后人。最鼎盛时期有 20多人,曾多次到肥东、长丰、肥西、全椒、和县、滁州、灵壁等地演出。1975年成立艺术团,现有 15人。常年在周边地区演出,深受人们的喜爱。广泛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之中。 民间舞蹈: 兰花灯迄今已有七百年历史,相传在元朝以前定远境内就有兰花灯班子。每逢农历正月十五闹花灯,都有兰花灯表演。不过那时只有“兰花”和“岔伞”,是民间集体群舞。在封建社会女子不准玩灯,所以那时“兰花”皆由男青年扮演。到了元朝中期,蒙古族借用汉族的“兰花灯”为自己娱乐享受,将兰花灯中的兰花强令改为汉族姑娘扮演,并在舞中增加一名蒙古贵族,起舞时居“兰花”之中,汉族姑娘分立两旁,“鞑子”任意左右拥抱,任其开心取乐,所以鞑子又有骚鞑子之称,从此“兰花灯”中就多了一个鞑子角色,成为统治者娱乐享受的舞蹈,汉人虽然十分反感却敢怒不敢言。元朝灭亡后,兰花灯成为汉族和蒙古族人民团结和谐的舞蹈,“鞑子”的身份已不是统治者,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征,“兰花”又按当时汉族的习俗恢复了男扮女装。全国解放后,人民群众自发的掀起玩“兰花灯”的热潮,男扮女装的“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定远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简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