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宜宾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知识科目考试大纲(修订版) 一、公共知识科目考试的目的、意义和范围 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 2005第 6号)、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试行办法(川人发„2006‟9号)及《宜宾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宜人发„2005‟16号),结合我市实际,设定全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公共科目为《公共知识》。 《公共知识》主要考察应试者应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建设、应用文写作、科学技术、事业单位管理、宜宾概况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和知识,了解宜宾市情以增强热爱宜宾、建设宜宾的感情。 《公共知识》考试的目的是测试应试者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特别是考查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必备的工作常识,以增强工作适应能力。 按照公开、公正原则,为考生复习和考试,特制定《宜宾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知识科目考试大纲(修订版)》(简称《公共知识考试大纲》)。 二、公共知识科目考试的方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笔试、闭卷。 (二)试卷分数:满分为 100分。 (三)考试时间:90分钟。 (四)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 30%、中等难度题约 40%、难题约 30% 。 (五)考试范围及比例:马克思主义哲学占 10%,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约占 10%,法律法规约占 10%,公民道德建设常识约占 10%,科学与技术常识约占 10%,应用文写作常识约占 10%,事业单位管理占30%、宜宾市情约占10%。 — 2 — 三、试卷题型与构成 主要包括三个题型:是非判断题、单向选择题和多向选择题,题量约为 90—120题。 四、评价目标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上述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有关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五、考试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