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万荣县城镇中学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的枢纽。《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课程评价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一种过于片面的评价方式,已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形成,新的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从而促进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与推进。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符合时代要求,科学规范的多元评价机制,它涵盖六个维度十五项指标。这项机制将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调动学生主动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我们的探索:构建两个体系,做好一个对接,抓住一个核心。 (一)构建综合素质评价组织体系。 首先建立学生评价信息档案: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成长档案袋、《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课堂表现手册》和若干的表现记录等。建立四个层次的评价组织机构:一是学校评价委员会。对年级评定小组送交的评价结果进行审核,并及时对投诉问题给出答复。二是年级评价工作小组,负责审核本年级评价结果。三是班级审查小组,负责本班 2 评价结果的公示。四是班级评价委员会,这是评价的核心单元,负责每位学生学业成绩和每天表现情况的记载、收集和统计。 (二)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体系。 所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局限于学生自身素质的综合评价,也还需要与学生在校期间关系密切的同学,任课老师,班主任等进行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学生自评:每个学生写出100—150 字的本月情况的基本描述,在学习小组内宣讲,然后在自评栏内打出等级;同学互评:我们建立的是4 人小组,组内的其他 3 名同学完成对该同学的评价,如果组内有 2 名同学在同一维度上给出的评价都是A 等,那么该生互评这个维度即是A 等(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教师评价:班主任以及本班的科任教师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和“成长档案袋”中的材料,参考学生自我评价结果、互评结果、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分项总评:根据前三项评价等级的结果,得出5 项总评结果,又根据 5 项总评结果得出每个维度的总评结果。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