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兵就是要爱兵,这是古今中外带兵人治军的一条法则。然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炮声远逝、硝烟散去,官兵建立生死相依的战友关系的客观作用渐渐减弱; 人类历史上自从有了军队,便产生了如何带兵的问题。《孙子兵法》上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诸葛亮在《哀死》篇中提出:“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己子”。可以看出,在如何带兵的问题上,自古以来的著名军事家们都有一个共识:带兵必须爱兵,爱兵最根本的就是要端正对士兵的根本态度,始终做到以情带兵。在部队的管理工作中,感情的作用带有基础性,稳定性,是连接官兵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以情带兵,就是适应官兵不同的特点,从要求上来体现官兵一致原则,它更加具体地反映了我军官兵之间的内部关系,是我军长期处理官兵关系的经验结晶。所以说,坚持以情带兵,密切官兵关系,既是一个管兵带兵的问题,更是体现我军性质宗旨要求的政治问题。如我旅榴炮二连原指导 员 姜 升 立 ,就是新 时 期以情带兵爱兵的典 范 。他 “学 战 士提高 自己、 爱战 士胜 过 自己、 为 战士不顾 自己”的誓 言 ,至 今 还 在部队中传 颂 。 那 么 ,新 形 势 下 怎 样 才 能 做到以情带兵、 进 一步 密切官兵关系呢 ? 下 面 ,我结合 自己的体会 ,与大 家交 流 三 点看法。 一,密切官兵关系,坚持以情带兵的重要意义 1、密切官兵关系、坚持以情带兵,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密切官兵关系、坚持官兵一致的原则,在我军建立之初就逐步建立起来了。 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三湾改编中,就提出在军队中实行民主,规定官兵政治平等,官长不许打骂士兵,坚决废止肉刑。 1929年12月,在著名的古田会议上,又明确提出了官长应该爱护士兵、尊重士兵的民主权利等。 1942年,我军在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中,又广泛开展了尊干爱兵运动,指出在部队中应该强调关心战士与爱护战士,提倡干部与战士同生死、共患难,更多地照顾到战士的切身利益。 1943年,朱德同志就把实行官兵一致的原则作为革命军队管理原则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军的发展壮大,我军官兵一致、爱护士兵的传统不断得到完善和充实。爱兵模范王克勤原来是国民党军队中一个 士兵, 1945 年被 俘 后 参 加 革命队伍 ,第 二 年入 了党,当 了班 长,9次 荣立战功 。他 对 战士体 贴 入 微 ,关怀 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