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阅读练习题 1 1.[wt:2] 于庆成是一位农民出身的泥塑艺术家,在蓟县的土地上生长了五十 多年。他的作品土里土气,土头土脑,但却土得可爱,土到了家。然而,你又能 从他的朴实淳厚中感受到智慧与诙谐,感受到热情与真诚,感受到对生活与美的 追求。 ●于庆成是: A.作家 B.农民 C.艺术家 D.教授 ●关于于庆成的作品,下面哪个不正确? A.是描写农民的 B.非常有乡土气息 C.有幽默色彩 D.是用泥作的 2.[wt:2] 中国的离婚率在上升,虽然这很能说明今人思想观念的变化,更加 崇尚爱情,重视婚姻的质量。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另一种原因,那就是有的人不把 婚姻当回事,缺乏慎重、认真的态度,结婚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金钱、为了 权势、出于感恩 、出于同 情�6�7�6�7 其 动 机 可谓五花 八 门 。而有的人离婚也因为有了 钱、有了权、有了名望 。有的婚前 是情真意 切 ,婚后 便 不再 注 意 感情的培 养 、维 护 ; 有的离婚不是因为不爱,只 是气量太 小 ,对方 有了过 失便 不问 情由 ,不论 是 非,不依 不饶 。凡 此 种种,婚姻大 事成了小 事,成了可以 随 便 和 反 复 无 常的游 戏 。 ●作者 对离婚率上升是什 么 态度? A.肯 定 B.否 定 C.不明确 D.既 有肯 定 又有否 定 ●作者 的口 气是: A.愤 怒 的 B.批 评 的 C.充满希望的 D.失望的 3.[wt:3] 我们常在侦探小说中看到这样的情节:盗贼潜入民宅窃走巨款,侦 查人员根据罪犯留下的指纹,轻松地将罪犯抓获。然而事实上,在指纹电子技术 出现之前,利用指纹破获的案件微乎其微。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虽然每个人的 指纹都不同,而且不会变化,是最准确的“个人身份证”,但一个人的指纹有一百 多个特征点,再加上现代社会流动作案增多(开放城市中超过 90%的案件为流动作 案),靠人工一个一个地去比对,在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中想找出相同的指纹,将 需要巨大的人力与时间。在中国,电子指纹技术被应用到公安领域前,在侦破的 所有案件中,借助指纹的不足1%。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为指纹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 利的条件。首先我们可 以 根据指纹的个人特征,利用计算机建 立 一个庞 大的“指 纹库 ”,一旦 在案件发 生 现场 得 到了作案者 的指纹,只 要提取 该 指纹,通 过计算机 2 进 行 比对就 可 以 了,不仅 省 时,也 省 力。指纹电子技术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