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辩论修养》攻辩中的破与立观后心得 12.2 攻辩中的破与立 看完了《辩论修养》这门课程最后一章里的第二节《攻辩中的破与立》,我对如何在一场辩论赛里更好地形成本方的优势有了新的体会。 我认为在这一节里史广顺老师要向我们传达有两大核心内容。第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要在一场辩论赛中处理好攻与守的平衡关系,也就是他所说的攻不能攻过折,守不能没有底线。 首先攻不能攻过折指的是在本方向对方形成进攻形势如反驳对方观点时,要考虑周全,思考对方观点中是否有与本方观点重叠一致的部分,要联想本方即将还要用到的事例与定义,避免在反驳对方观点的同时与本方的观点产生矛盾,从而把自己的嘴堵住,断了自己后路。这也告诉我们在一场辩论中不要尝试全面攻击,全面反驳对面,而是要找出精准的攻击对象进行攻击,把重叠的部分化为己用,这样才会对本方形成优势的同时不会产生劣势。这说明我们要锻炼思维的严谨性,这不仅是作用在一场辩论赛中,还关系到我们日常的讨论与写作,我们经常会否定某一观点,却时常忘记这其实与自己之前曾表达的观点一致,或者是在否定了这观点后自己又使用与该观点一致的事例,从而在观众看来行成笑话而自己却不发觉。因此我们考虑事情时要全面性,整体性,这样才能做到更严谨,更少失误。 然后就是守不能没有底线,顾名思义,指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守住本方阵地底线,不能再给对方前进的余地。我觉得史老师说得非常有道理,一场辩论赛中,比的还有双方的气势,当对方的进攻触及本方底线时,一定要斩钉截铁地坚持本方底线观点,即使知道对面会留有后手,当你能不动摇的守住底线时,至少能给你带来直面对方接下来问题的勇气与自信心,使对方知道你会死守阵地的决心,再使用“或”的逻辑寻找反驳的机会。否则白白看着本方底线被对方越过而自己不断后退,这离最终的失败已经不远。 第二个核心内容就是辩论赛中价值与事实的平衡。简单的讲就是证明己方观点或反驳对方观点的时候,不能单纯的只举一大堆事例而不作说明与总结,也不能单纯的空谈各种理论与价值却没有一个实例。因为这两种情况都不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有的人能在反驳对方观点时一下子说出几个例子,但缺少了最后的理论总结与价值升华,因此往往发挥不出很好的作用,原因就像史老师说的一样,这个世界无奇不有,形形色色的事物多得数不清,单纯的两三件事说明不了什么。只有通过对两三件事的分析,总结出能宏观上证明本方观点的结论,这才具有更大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