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培训讲稿 政务信息与新闻信息 一、政务 (一)概念 指政府的事务性工作;泛指行政事务。 (二)引证解释 指行政事务。泛指国家的管理工作。 1、《后汉书·班固传上》。"京兆督邮郭基,孝行著於州里,经学称於师门,政务之绩,有绝异之效。" 2、《陈书·江总传》。"后主之世,总当权宰,不持政务。" 3、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二回。"为人轻佻惰慢,绝无威仪。且又耽于酒色,逐于游戏。国家政务,全然不理。" 4、梁启超《中国改革财政私案》十。"凡百政务皆然,而财政亦犹是也。"。 5、《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却说周平王因郑庄公久不在位,偶因虢公忌父来朝,言语相投,遂谓虢公曰:'郑侯父子秉政有年、今久不供职,朕欲卿权理政务,卿不可辞。'" 6、明张三光《蒋石原先生传》。"大抵其为政务峭刻,务以忠厚平简化流俗,而流俗亦蒸蒸化焉。" 二、政务信息 (一)概念 政务信息是信息的一个重要门类,是政务活动中反映政务工作及其相关事物的情报、情况、资料、数据、图表、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等的总称。政务信息应当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一是由政府机关掌握的信息,是指政府机关合法产生、采集和整合的;二是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信息,三是由特定载体所反映的内容。 (二)载体 信息是较为抽象的概念,需要一定的载体予以承载才易为人所掌握。政务信息也不例外,过去政府机关掌握的政务信息主要以纸质载体信息为主,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机关的大规模应用,目前政府机关以胶卷、磁带、磁盘及其他电子存储材料等载体记录的政务信息日益增加,因此,政务信息包括了这些形式载体所反映的内容。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各级政府需要大量的、真实的、具有前瞻性的信息,以了解情况、制定决策、指导工作。信息工作做得好不好,提供的信息及时不及时、准确不准确、全面不全面,将直接影响上级的决策以及对全局工作的领导。 (三)主要内容 有十大类。一是中央、人大、国务院、政协领导到本地区的重要讲话;二是各地贯彻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情况以及各单位执行上级机关一个时期重要工作部署的情况;三是上级机关交办有关事项的落实情况;四是下级单位重要工作决定、举措及其自身建设方面需要上级单位领导了解并掌握的情况;五是两个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重大成就;六是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推广的重要经验;七是工作中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