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要当好“三员” 新时期各地扎实推进“第一书记”工作,重点针对软弱涣散村、贫困山区、偏远乡镇等,选派能力强、素质高的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发挥带动作用,帮助整顿转化、脱贫致富。“第一书记”担负着组织重托、民生使命,关键要当好“三员”。 要抓班子、带队伍,当好“领航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软弱涣散村,往往班子不团结,党组织战斗力弱,优秀村干部不足。要采取“望、闻、问、切”的方式,多方探查“病”因,对症下药,辨证施治。对有能力而责任心不强的村干部,要多谈心谈话,帮助其解开思想“疙瘩”,增强责任感;对能力不足、群众评价低的村干部,要及时上报党委,该作组织调整的坚决调整;要慧眼识才,注重从农村能人、退伍复员军人等人群中储备优秀人才。只有配强班子,带好队伍,“第一书记”才能团结村“两委”干部,齐心协力干事创业。 要谋发展、惠民生,当好“致富员”。贫困村往往囿于资金、信息、技术等瓶颈,村民想致富缺门路,村级想办事少资金。“第一书记”要深入调研,理清村级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分类施策;要统筹规划,加大项目策划申报力度,大力改善农村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致富奠定坚实基础;要上下联动,协同科协、人社等部门及时为村民提供各类创业信息,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引导村民走规模经营和特色经营之路,实行产业帮扶,不断加强自身“造血”能力。 要革陋习、树新风,当好“宣传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但不少地区打牌赌博、铺张浪费、封建迷信活动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甚至愈演愈烈。此类危害,不可小觑。“第一书记”要在顺应民俗民风的基础上,结合法律法规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村民制定形式多样的“村规民约”,探索依法治村、创新村务管理、推行村民自律的新途径,引导村民革除不良陋习,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 (作者单位:XX 县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胡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