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的目的》看怀特海心智教育思想读了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一书,受益匪浅。书中将激发学生的聪慧置于现代教育的核心,明确指出教育要让孩子学会自由选择去探索未知领域,才能孕育出智慧和创造新的知识。怀特海的深刻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教育者的广泛认同,并影响深远。在他的书里多次提及心智教育问题,反映了他的心智教育的思想,对当下学生的心智教育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一、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心智心智包含着“心”、“知”、“智”三个要素。“心”指的是心理素质,表现为心思、心向、心态、心灵;“知”指的是个体所占有的知识及其结构体系;“智”指的是智慧,即个体获取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或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怀特海认为教育就是心智的教育,就是使学生最终获得有教养的心智。他对心智的教育要素作了进一步的细说:认为教育是灵魂的训练,是心灵教育,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是知识传授,但还有另一个要素就是培育智慧,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他的论述扣住了心智内涵中“心”“知”“智”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指明了现代教育真谛,教育是一个全面的心智工程。这些阐述体现了他在第一章《教育的目的》中所说的,“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二、心智要素是相互关联的怀特海认为心智的三要素“心”、“知”、“智”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有机统一体。他说:“所谓知识的利用,我是指要把它和人类的感知、情感、欲望、希望,以及能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联系起来在一起,那才是我们的生活。如果只是一味地通过被动记忆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来塑造自己的精神生活的话,简直不可想象,人性不是这样,生活更不应该这样,或许某些报纸杂志的编辑需要这样。”这段话旨在说明,“知”与“心”的关系。利用知识来塑造生活,要与人的情感、欲望、希望等精神生活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强调知识的习得和使用与人的心理情感的不可分性。确实如此,“心”是动力和向导,因为不论是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皆因心而起,因心而变。“知”是基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人的心思、心态的形成总是以对世界认识为基础,并随着认识的改变而改变,其中正确的认识是建立良好心态的前提,而错误的认识却往往是导致心灵扭曲的原因。关于这一点,古人早有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