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当前教育部拟订的《中小学德育大纲》、《爱国主义纲要实施细则》和《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等等具体要求。充分体现出德育工作是关系到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后继有人的重要的工作,也充分体现出各学科教师思想观念的变化对中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思想观念、世界观、人生观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然而,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德育效果。同时《新的课程标准 》也对中学各学科都制定了德育目标,要求每位教育者的每一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但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以致被白白地浪费掉,错过了进行德育的大好时机;其次,各科教学虽具有德育功效,但都是各行其事,相互间没有协调配合,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再次,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以智育代替德育,“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刻存在。最后,教育教学中仍多数存在着:过分注重知识的倾向,只注重成绩的提高,教学手段和方式还是过多注重学生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把学科德育离弃于课堂教学之外,极不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因此,针对以上这些弊端,我们觉得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课题的研究可以充实了德育体系理论,充实了素质教育理论,对全面素质教育起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研究中培养锻炼教师队伍,形成“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良好氛围。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德育教育习惯,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实现人生的理想。 ( (3 )我校得到了区教委、区进校教科研室的大力支持,学校提供经费保证,目前已做好前期准备,本课题现已积累大量的参考文献与资料。 对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