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规范1.条件摘要导线测量类型规范精确度或地籍图框架工作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次要控制最大闭合误差1/50,0001/30,0001/20,0001/15,0001/5,0002、主要用途在主要三角点低洼地势或茂密的森林,主要三角点或不可测或成本太大第一级联测是从C.F导线或更高的三角点。大城镇区域的框架从第一级测点或第二级三角点联测。小城镇区域的框架从更高导线或第三级三角点联测,来控制地形和实物测量从更高导线和三角点联测,控制实物和具体测量3、方位角观测(a)方位角测点数不应超过:(b)方位角闭合差测点数不应超过(c)观测数量和类型(d)理想的标准误差为不超过(e)限差范围4-6个测点或不超过沿导线40km2’’√N至少16对可接受的星体+0’’.602’’.010个测点或相隔不超过100km3’’√N至少8对东西两侧星体+0’’.603’’.025个测点5’’√N至少4对东西两侧星体+2’’.05’’.025个测点10’’√N至少3对东西两侧星体,或3个早晨和3个下午+3’’.010’’.025个测点10’’√N至少3对东西两侧星体,或3个早晨和3个下午5’’.020.00纬度和经度观测适用于第一级三角点(应用拉普拉斯纠正法)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距离测量精确度范围1/75,0001/50,0001/30,0001/15,0001/7,500使用仪器的类型(f)距离E.D.M设备钢尺或E.D.M设备钢尺或E.D.M设备钢尺或钢尺(g)天文和角位观测T4或DK11,3A,T3,DKM-3C.F导线T2或等价物E.D.M设备T2或等价物T1或等价物2.1一级导线测量简介一级导线测量是指从C.F导线或更高等级三角点开始,这将组成大城镇地图的主要框架。导线通常是指沿公路或铁路或海岸线,且闭合误差小于1/30,000。2.2规范(i)导线边长度大于等于1.5公里(ii)方位角测点不应超过10个或相隔不应大于8公里(ii)仪器见上表2.3标识做好每一个测点的标记工作。标记的类型因地质的不同而不同。部分类型如下:(a)坚硬的土地标识应由30平方厘米和一米长的混凝土柱组成,安置于地下75厘米处,中心还应由直径为4厘米、长度为1.5—2米的铁管加固。混凝土柱是由沙子或沙子、橡胶和水泥的混合物按5:1的比例混合而成。铁管必须与混凝土柱的表面保持齐平,并在顶部一英尺处,用小石头和小圆石灌实。在最顶部,用水泥泥浆填充,中心标志用0.22口径的弹壳或铜螺钉制作。混凝土柱的表层应抛光摩平,以易于鉴别数字和字母。(b)软土地放置底标和顶标,共同组成点标志。底标是由直径为30厘米、深度至少为15厘米的混凝土块组成,置于……(第三页下端少一行),固定铜螺钉作为中心标志。顶标表层不应低于地面75厘米深。顶标是由30平方厘米的预制混凝土柱制成,中心为软钢,钢筋垂直于底标。底标在顶标安置前,覆盖10厘米厚的沙子。见图表所示。(c)坚硬的岩石在岩石上垂直钻一个深度为30厘米的洞,然后将一根长度为46厘米直径为5厘米的管子插入洞内,露出岩石面16厘米处。将水泥泥浆灌注到洞内,捣实,以固定中间的管子。然后,用水泥泥浆填充至管子边缘,再插入0.22铜螺钉作为中央标志。洞口周围的岩石表面出现裂痕,宜为水泥图章提供相应承载力。管应与图章表面保持齐平,识别的标志印在水泥图章的上面。2.3.1(c)参考标点对于每一根混凝土柱,附近除了有明显的指向标志外,还应仔细描述至少3个参考标识。参考标点可用15平方厘米,长60厘米的支柱及与上述标志相同的材料制作。参考标点应选择良好的角度,其距离应控制在30米范围内,并可供经纬仪聚焦。2.3.2标识的数量见“测量标识列举和分类”标识以字母P作为后缀连续排列,前缀为各地籍测量的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拼成。例如:LCS4P也就是:拉各斯地籍测量第4标志。3.地形观测3.1角位观测水平角度的测量需用大地经纬仪,角度至少是0.5’’。所有的角度都需观测到与圆圈盘左盘右均等距离的6个测回6个零角度。3.2方位角观测方位应由角位观测控制,每10个点选一个,在2个不同的夜晚观测一套8星。1套包括一颗西星和一颗东星。步骤与C.F导线相同。闭合操作应严格按照第2段所规定。3.3高程每一个导线测点应按第二级水平仪测高。3.4Linca测量用带有钢尺的EDM设备测量距离。步骤可参照EDM测量中的C.F导线。最终的水平长度应保留米单位小数点后三个数。4.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