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 年农房改善后新型农村社区宜居宜业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范文 我省《“十四五”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提出“有序推动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同步谋划产业进展和农民就地就近就业,配套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服务”“探究加强城乡融合地带党建有效路径,对新型农村社区、农房改善集中居住区等强化分类指导”等意见,为新时期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指明了方向。基于上述背景和要求,区农业农村局紧扣自身职能,以**镇**为改革切入点,就我区如何探究构建农房改善后新型农村社区宜居宜业长效机制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社区的现状以及在宜居宜业方面的实践 **新型农村社区位于**镇东南部,南邻**,北靠**,东临**,西接**,建有农房 231 套(其中已入住 171 户、正在装修 30套),常住人口 310 人。社区所在村集体拥有耕地 6980 亩,其中流转给向日葵故事景区 1385 亩、流转给电力投资盐城分公司(太阳能光伏电站)1108 亩,剩余 4487 亩土地已全部流转给大户经营。近年来,社区围绕宜居宜业这一目标,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动共同富裕,2024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89 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34 万元,被评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一是培育特色产业,增加经营收入。依托**镇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和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乡镇等地方优势,发挥农产品、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水产品等特色品牌效应,积极鼓舞农民将土地流转,大力进展绿色稻米种植、芡实种植、稻虾共养等高效生态农业。目前,社区共有家庭农场 14 户,其中从事稻麦轮作的 8 户,户均经营规模约 450 亩、年收入约 1520 万元;从事芡实种植 6 户,户均种植面积约 200 亩、年收入约 40 万。同时,还有 8 户农民从事小规模水产养殖,户均年收入 2030 万元;有 8 户在外村流转土地种藕,经营规模为 100200 亩,户均年收入 2030 万元。此外,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发包,年均增收约1.2 万元。 二是创新务工服务,增强就业能力。由村集体注册成立社区公益性劳务公司,对接周边景区、园区用工需求,统一派遣用工、结算费用,并为社区农民购买劳动用工意外保险(人均 500 元左右),解决用工单位的后顾之忧,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目前,社区 68 岁以下男劳动力 97 人,常年在景区、园区从事绿化、管护、采摘等工作,日工资 150 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