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标、考纲、考点)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点搜索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①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②耕作技术、生产工具的改进③小农经济的成因及特点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手工业的发展①手工业的地位及成就②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③古代手工业的世界地位④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①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②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③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古代的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①土地制度的演变②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③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④资本主义萌芽的慢慢发展(教材知识整合)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古代中国的耕作方式和主要农具1、原始社会:(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距今一万年左右)。含义: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局限:土地耕种一两年后,下降,人们再到其他地方耕种。(2)“耜耕”或“石器锄耕”:距今七八千年,培植了和,发明了耒耜——最早的松土工具,土地的利用率有所提高。人们用石刀、石斧砍伐树木,用石犁翻土耕种;2、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商周时期出现。比木石工具坚硬、锋利,但比较昂贵,但在农业上很少使用。3、春秋战国:铁犁牛耕:春秋时期出现,逐渐推广。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4、汉朝时期:西汉推广使用耦犁(二牛三人的耦犁法)、出现播种工具耧车;东汉出现一牛挽犁的犁耕法。5、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浅,既又轻巧耕犁完善。标志着中国的基本定型。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革命性的发展。(二)、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2、西汉:赵过推行法。3、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耕耙耱技术。4、汉代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稳定的轮作的一年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三)、土地制度1、土地制度的变化::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商周)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国有土地(屯田制、均田制等)(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平均分配劳动产品。(2)奴隶社会:井田制。①演变:起源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战国。瓦解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进步。②性质:是一种土地国有制,一切土地属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可以享用,无权转让和,需要向周王交纳。③瓦解过程:A.随着的出现,私田被大量开垦出来。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赋税,加之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趋于瓦解。B.鲁国实行“”和齐国实行“”,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井田制逐渐瓦解。C.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特别是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打破了制度,改变了“田里不鬻”的传统,封建土地得到确认。D.秦始皇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诏书,从法律上肯定了的合法性。(3)封建社会:以土地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①国有土地所有制(如:北魏至唐朝中期实行的均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个体小土地所有制三种。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是关系的基础。这种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2000多年,后期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中国长期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B、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不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同地主土地所有制一样,是建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C、土地国有制:屯田制、均田制(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隋唐两朝均采用)。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主要内容:485年,北魏颁布均田令,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按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