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疫病知识整理【教学参考8】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疫病知识整理【教学参考8】_第1页
1/11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疫病知识整理【教学参考8】_第2页
2/11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疫病知识整理【教学参考8】_第3页
3/11
热点来了•历史上的重大疫病知识整理古代的灾疫是怎样的?历史上爆发过哪些大规模的疫情?古代疫情防治对现代疫情防治有何借鉴和参考意义?一、疫病概况(一)古代中国疫病,即现代医学所说的流行病,指的是具有高传染性的疾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日:“疫者,民皆病也。”疫病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一般泛称为疫、疠、疫疠、瘟、瘟(温)疫、温病、伤寒、时气等,其中以“疫”最为常见。在历史上中国是大疫频繁发生的国家,3000 多年大疫史上有两个活跃期(2-3 世纪、16-19 世纪),且有愈后愈多之势,从百年一遇,到数十年一遇、数年一遇;东部多,西部少,以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最甚;存在着灾害链,有旱疫、涝疫、饥疫等 10 多种灾害链。1、中国疫灾的规律:第一,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度,在公元前 770 到公元 1911 年间,疫灾频度为 25%,平均每 4 年中就有-年发生过疫灾。第二,中国疫灾的时间分布不均衡,3-6 世纪的魏晋南北朝、14-19 世纪的明清时期是中国两个疫灾高峰期。疫灾频度的变化与社会的治乱变化相关,大体而言,疫灾相对稀少的时期也是社会相对稳定、国力相对强盛的时期,反之则反之。第三,中国疫灾频度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较小的周期蠱加形成较大的周期。在世纪和千年时间尺度上,疫灾频度与气候的寒冷程度成正相关,寒冷期疫灾频繁,温暖期疫灾稀少,气候越寒冷,疫灾越频繁,寒冷期越长,疫灾频繁期也越长,30000 年来,中国气候的趋干趋冷,也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中国疫灾日趋频繁的长期变迁趋势。第四,中国疫灾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城市重于乡村,都城重于一般城市,人口稠密地区重于人口稀少地区,自然疫源地区重于非疫源地地区,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重于自然灾害少发地区。第五,区域开发过程和人地关系演变对疫灾分布变迁起着重大影响,3000 年来中国疫灾区域有从黄河中下游向外逐渐扩展趋势,疫灾重心有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迁移的趋势。2、中国疫灾的影响:第一,疫疾最为直接的灾难是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在和平年代,一般性瘟疫对疫区造成的人口损失率多在 2%以下,较为严重的可能达到 2%一 3%。特别严重的瘟疫,比如霍乱这类烈性传染病在个别较小社区中,导致的死亡率虽可达 15%左右,不过在-一个较大范围内,比如乡、县等,则一次瘟疫所损失的人口很难达到 5%,即使连续两年或以上发生疫情,也一般不会超过 10%。在战争时期,比例会高一些,但超过 20%的可能性基本不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疫病知识整理【教学参考8】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