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家乡的路》演讲稿

《家乡的路》演讲稿_第1页
1/4
《家乡的路》演讲稿_第2页
2/4
《家乡的路》演讲稿_第3页
3/4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家乡的路》演讲稿《家乡的路》演讲稿 友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日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家乡的路》。 我诞生在常熟一个四世同堂的一般家庭。前段时间爸爸妈妈带着我回乡下过中秋,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相聚在一起,一幕幕往事也从祖辈们的娓娓达中,呈如今我的眼前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曾祖母 14 岁。作为农村青少年的代,在开国大典来临之际,她常常要去人民公社参加庆典排练活动。当时的街道两边都张灯结彩,一片喜庆的场面。曾祖母那时候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公社和村子离得有点远,每天都得步行往返于两点之间。遇到下雨天,脚上的布鞋常常被泥泞的小路"黏住',一不留神就会摔个"狗啃泥'。对于没见过泥巴路的我,简直无法想象那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第 1 页 共 4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969 年,祖父 13 岁,公共汽车渐渐多了起来,但是很难买到票。公共汽车的班次每天都是固定的,假如不留神错过了一班车,就得耐着性子在车站等上半天。祖父偶然也会跟曾祖父划船去上海,帮村里置换一些物资。去上海对于当时的祖父来说那可是一件大事。祖父说,当时村里的几个划船好手要轮番当值,划一晚上的船才能抵达嘉定。到达嘉定后,祖父就跟着村里的叔叔伯伯们去上海这个大都市走一遭。对于年幼的祖父来说,他最大的乐趣就是能去上海看到很多新颖的玩意儿,然后回去跟村里的小伙伴吹牛。也是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大大路上骑行的自行车。那时候的他,最梦寐以求的就是能拥有一辆自行车。始终到了 70 年月末,祖父的这个幻想才得以实现。有了自行车,祖父成了村里最受欢迎的人,常常会帮村里人跑腿,甭提多威猛了。但当时村里到镇上的路还不是很好走,晴天是爷爷骑车,到了雨天,就是车骑爷爷了。想到那个场景,我不禁扑哧笑出声来。 1989 年,妈妈 7 岁,公交车已经普及,班次也渐渐多了起来。妈第 2 页 共 4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妈说,小时候对公交车的记忆就是"挤死人'和"颠死人'。"挤死人'是由于大家的日子都渐渐好起来了,有空就会去常熟市区走走看看,所以公交车里很多人,提着大包小包,都是些带给城里亲戚的土特产。逢年过节,妈妈常常是从大巴车的窗子里被塞进车厢。"颠死人'是由于路上很多坑坑洼洼,常常是路坏得比修得快,碰到下雨天,公交车两旁就像雷区一样,一过"水坑'就水花四溅。车外的人骂骂咧咧,车内的人叽叽歪歪。偶然出趟远门要去上海的话,要花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家乡的路》演讲稿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