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文言文复习要点之《词五首》一、作品、作者信息①《望江南》作者温庭筠,是唐朝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望江南》在文学界评价极高。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又如《白香词谱笺》评价说,“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②《渔家傲·秋思》作者是北宋朝的范仲淹。渔家傲,词牌名,此调创自北宋宴殊,因其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③《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北宋朝的苏轼作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词,他对自己的这首词颇为得意。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写慷慨豪放之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范围,称为“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④《武陵春》作者李清照,是南宋朝的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于浙江金华时所作。当时她53岁,正值金兵人据中原,丈夫赵明诚病死。这时,流离他乡的李清照无依无靠,因此她的词情极其悲苦。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南宋(朝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赋”是写作的意思。二、基础知识(重点字词)斜晖脉mò脉白pín羌qiāng擎qíng舴zé艋měng霹pī雳lì脉脉: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塞下:边界要塞之地。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大变。词中指丈夫已死。沙场:战场。霹雳:特别响的雷。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者多。三、整体把握这五首词所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1、《望江南》是一首思妇词,通过描写主人公凝妆登楼,倚楼远望,愁肠寸断,表现主人公对自己爱人的极端思念。2、《渔家傲》通过描写边塞荒凉秋景及守边将士御敌的雄心壮志的抒写,表现作者忧国思乡之情。3、《江城子》通过描写出猎的壮阔场景,表现作者希望得到重用,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4、《武陵春》通过描写眼前景物、物是人非及作者内心世界的独白,表现作者内心极其悲痛和愁苦哀怨。5、《破阵子》通过回忆自己的战争生活,抒写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及壮志难酬的感慨。四、内容探究1、《望江南》一词景物尽出,情感起伏跌宕、委婉、含蓄,试分析词人是怎样描写主人公的感情变化的?首句“梳洗罢”,仅三字就概括出思妇为迎接归人而精心的梳洗打扮,表现出她切盼重逢的心情。“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这句与首句欢快情绪形成对比,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启下。船尽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入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斜晖含情脉脉,江水悠悠远去,只见白蘋洲上芳划凄凄,蘋花摇曳,怎不令人愁肠寸断。2、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断肠白苹洲”。这两句描绘了盼望之切、相思之苦、忧愁之深。女子眺望归帆,千船驶过,可是始终望不到丈夫的归帆。失望之中,眼前是夕阳脉脉的余晖,是江上悠悠的流水。“脉脉”为静默无言之状,既指夕阳余晖照射下一片静默,又指女子黄昏静默企盼。“悠悠”水流不断之貌,既指江水日夜不断东流,又指思妇忧思如江水连绵不断。江上一片静寂,斜阳本自无言,江水悠悠不断,思妇企盼无望,惆怅无言,忧思无尽,眼望江中小洲的白蘋,自然会愁肠寸断,对不归的丈夫,自然也就梦萦魂牵了。这是以景物描写衬托心理的手法,可谓绝妙。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应如何理解?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此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夫们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几句词有何作用?这是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射天狼”是诗人为自己勾勒的挽弓劲射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