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十几减8、7、6课型新受案序5时间学习内容课本P13-16学习目标1.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几减8、7、6,理解并掌握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3.学生学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应用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算法,能够正确计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课时学法指导总结、补充、创新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8+9=8+8=7+8=7+6=14-9=10-9=13-9=18-9=选几题让学生讲讲怎样想的?【设计意图:通过口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复习上节看内容,为学习本节课作铺垫】二、情境导入(多媒体出示)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军号店看看。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问题。提问:怎样求还剩多少把呢?板书:15-8揭示课题: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十几减8、7)【设计意图: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让他们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三、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1.探究算法。谈话:“15-8=”你想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内的其他小朋友。学生探索算法,组内讨论交流,把不同的算法在班级内交流。【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手脑协作能力。也推动学生主动探索算法和积极交流,让他们学会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精神。】反馈: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教师及时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用学具演示,并相机板书算法。方法1:看图数出来的。方法2分两次减8:15-5=10,10-3=7;方法3从10里减8再加5:10-8=2,2+5=7;方法4想加法算减法:8+(7)=15,15-8=7。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把这种方法告诉同桌,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课本上。【设计意图:教师列出算法,帮助学生理清算法,巩固并加深计算过程。】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2.知识迁移,教学“试一试”。谈话:现在,老师想出题来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板书算式:13-7=,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意见,表述思路。三、巩固拓展,矫正反馈1.“想想做做”地1题。(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观察,再到书上先圈一圈,再计算,集体反馈,说说怎样想的。2.“想想做做”第2题。(多媒体)出示豌豆图和草莓图,让同桌先相互说说图意,列式计算,并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将计算结果填在书上。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提问:每组上、下两组有什么关系?计算第二题题时怎样想?4.“想想做做”第4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做完以后四人小组相互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5.“想想做做”第5题。游戏:过独木桥。多媒体出示插图,指名口算,用手势表示对错。6.在填上适当的数。【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等不同方法做“想想做做”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不让它们觉得枯燥无味,让练习做的有意义,有价值。】四、总结评价,点拨学习方法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在学习时,大家能认真思考,想出各种算法,真棒!你喜欢哪种算法?先请同桌的小朋友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作业与练习课本P15。练习三第3.4题。总结与反思在上这节课之前,我想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学习十几减8,7,6一定没什么问题的。因为把学习方法迁移到这节课就行了。可在上课过程中,我刚说到“15-8”学生都抢答等于7,但在交流算法的时候却没有这么积极。只有个别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我想强调“做减想加”的方法,反而限制了部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给学生讨论出其他方法带来了困难。有的学生也提到想加法做减法,这也还不错,但易出错。我想如果在导入时出示一组10加几的算式复习,可能对于这种方法的学习,学生要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