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为此应正确采集各种细菌学标本。 一、 血液标本的采集 1、 采集方法 (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 2%—2.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 5cm(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 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 (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 (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也应在下次用药前采血。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 10:1 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 20:1 或大于这个比例。 (4)近年研究表明,将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5)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 0.5-1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6)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病的病人,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采血(24h 3-4 次)和增加采血量(可增加 10ml)。 (7)采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置室温,而不能放置冰箱。 (8)如临床表现很似败血症,而血培养多次阴性者,提示考虑厌氧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 二、骨髓的采集 1、采集方法 在病灶部位或髂前(后)上脊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 1ml,注入血培养瓶内。 2、注意事项 (1)骨髓内含有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因而骨髓培养对伤寒病人的诊断较血培养优越。 (2)用于怀疑细菌性骨髓炎病人。 三、静脉导管标本的采集 1、采集方法 (1)常规导管部位皮肤消毒。 (2)无菌方法从病人体内拔出静脉导管,剪下导管尖端 5cm,放入无菌瓶中。 (3)立即(15min内)送检,避免标本干燥。 2、注意事项 (1)剪下的导管立即接种血平皿,可提高阳性率。 (2)肉汤反复冲洗导管腔内,冲洗液做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