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观经济学提要及重点 第一章 导 论 内容提要 (一)、理性行为和相对稀缺性 经济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假设:经济个体是理性的,经济资源是相对稀缺的。整个经济学体系建立在这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上。 1、理性行为 在经济学看来,人是理性的。理性是指人们在约束条件下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对理性行为理解的核心一是约束条件;二是行为而不是结果。经济学所研究的理性行为,主要是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的理性行为,它一般不研究选择、确定目标过程中的理性行为。在现代经济学中,理性行为实际上解释为最优行为,而经济学中的最优与否,是以经济成本或经济利益的尺度来衡量的。 2、相对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经济理论的三大传统支柱是---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随着经济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有这三大支柱是不够的。新制度经济学家以强有力的证据向人们表明,制度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制度至关重要。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要素,有了制度才得以发挥功能。在不同时期,人类社会所面对的稀缺约束是不一样的。人类早期的经济活动主要受到有限劳动力的约束,有效率地利用稀缺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早期的各种经济理论都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后来,土地、资本的相对稀缺日渐显著,经济学便又去研究土地和资本。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成为相对稀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广泛,理论也越来越丰富。 (二)、假设与模型 在一定假设的条件下建立模型是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思路。假设、模型与检验是经济分析问题的“三部曲”。经济模型是现实经济社会的简单概括或理论抽象,可用文字的、代数的、几何图形的形式表达。在建立模型时要运用抽象法,舍弃一些影响较小的因素和变量,以建立起与所研究的现象有关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1、循环图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与市场系统,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及其活动,图 1-1描述了市场经济构成及其运行状况。 2、生产可能性曲线 指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组合与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组合之间的曲线,或是可以达到的产量与不能达到的产量之间的曲线。 如图 1-2所示,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其经济含义有:(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稀缺性的具体化;(2)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任何一个经济都必须做选择;(3)生产可能性曲线...